<p class="ql-block">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大多来自于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能从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中探索出为人处事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近期,白龙桥小学三年级开展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共读活动,同学们读寓言、演寓言、感寓言......从不同角度阅读经典,共同在寓言的故事里欣赏、感悟、收获、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不释手读寓言</p> <p class="ql-block"> 寓言作为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你瞧,他们尽情徜徉于寓言故事之中,品味生动有趣的内容,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守株待兔的农夫,傲慢无知的铁罐,厌弃自己四条腿的鹿,奔流不息的河流和最终干枯的池子……孩子们在寓言王国里徜徉,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记录着他们的所思所感,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记录着他们的快乐分享,一次次思维的碰撞迸出智慧的火花,记录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彩纷呈演寓言</p> <p class="ql-block"> 寓言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是童真世界的缩影。孩子们透过一个个小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将书本上的一个个寓言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他们精彩的表演,灵动的声音,不仅展现了寓言的魔力,还诠释了寓言背后深刻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瞧,小演员们迫不及待地展示了寓言剧。看着他们声情并茂地分享自己喜爱的寓言故事,大家不由得为他们鼓掌。每一个自信表达的瞬间,都是共读带给他们的美好礼物。</p> <p class="ql-block"> 有个年轻人,以为学会写“万”字就什么都懂了,结果闹出了大笑话。他到底错在哪呢?三(5)班的表演《万字》告诉了我们答案。</p><p class="ql-block"> 学习知识切不可一知半解就骄傲自满,以为自己掌握了全部,要深知学海无涯,只有脚踏实地、虚心钻研,才能真正学到本领,否则就会像故事里的财主儿子一样,闹出笑话。</p> <p class="ql-block"> 表演《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足。显然,跑得少的笑话跑得多的并不合理。</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给蛇画上脚会多此一举呢?表演《画蛇添足》给了我们答案。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p> <p class="ql-block"> 三(3)班小朋友们的表演《鹿角和鹿腿》通过鹿的遭遇,揭示了物各有所长所短的道理,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环境中各有价值,不能以外观作为评价事物的唯一标准。</p> <p class="ql-block"> 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铁罐总是嘲笑陶罐,可是多年之后,陶罐才是真正的赢家。三(4)班小朋友的表演《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略了自己的短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做到虚心谦逊。</p> <p class="ql-block"> 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树的兔子,就天天守在树桩旁。三(6)班的表演《守株待兔》告诫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之财,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一点点地创造的,如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人生就会像这个宋国人的田地一样荒废。</p> <p class="ql-block"> 三(2)班的表演《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言行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也就是说,我们在说话和做事时,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p> <p class="ql-block"> 寓言,蕴含哲理,伴孩子们成长;寓言,启迪智慧,为美丽童年增色。希望孩子们在精彩的寓言故事中,体会读书之乐,感受读书之趣,收获读书之美,获取读书之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三年级语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蒋哲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刘红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教务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王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