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回程安排,主要目的地是毕节市百里杜鹃花,三月上旬打电话给景区咨询,得到的回复是由于今年初春气温低,花期推迟到三月底。因此,我们是在三月二十七日到达毕节市,但看到的是杜鹃花寥寥无几的,起码一周后才能到花期,无奈我们只能放弃,同时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在不绕道的情况下,选择观赏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四大石窟:<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我都去过了。也曾两次路过大足石刻但没有进园参观。朋友推荐我就先在网络上荡了一下,大足石刻的介绍扑面而来,但吸引我的是</span>大足石刻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其世俗化、生活化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石窟艺术从宗教崇拜向人性化表达的转变。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艺术的“立体史书”。也勾起我前往参观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进入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观赏了两部介绍电影,第一部电影是4K 宽银幕电影,影名:《天下大足》。电影以叙事方式,讲述了在历史背景下、受中国佛教石窟造像的影响,及大足石刻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大足石刻开凿的历史发展线,讲述了韦君靖和赵智凤开凿大足石刻的历程,让观众迅速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和思想内涵,为观赏大足石刻作了前期铺垫。</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电影是8K 球幕电影,该电影采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景拍摄和 CG 动画结合的方式,画面分辨率达 8K,整个声音效果配合 360 度全景画面,各种环境声包含在周围,让观众有走入洞窟的真实感。电影重点展示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将崖壁上的故事以及千手观音、华严三圣等丰富造像,用 3D 画面表达出来,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观看大足石刻数十个精美洞窟,充分感受大足石刻作为 “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 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有一种急切想进入景区参观的冲动,我们先乘景交车从游服中心到达景区,在景区大门前拍照留影,又乘电瓶摆渡车到达大足石刻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7世纪),鼎盛于两宋(10-13世纪),明清续有增补。主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佛教为主,兼融道教、儒家思想,反映宋代“三教合流”的社会文化。大足石刻</span>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为代表,其中“宝顶山石刻”规模最大、叙事性最强。我们所参观的正是宝顶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进入石刻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狱变相图”,该区域的石刻描写的是“十八层地狱”惨状,警示世人止恶行善,细节中融入宋代司法制度(如戴枷锁的罪人)和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 第二的区域是“父母恩重伦理图”,该处以连环画式石刻描绘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怀胎、临产、哺乳、婚嫁等场景),宣扬孝道,铭文引《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体现儒佛融合。</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区域是“卧佛”和“千手观音造像”图。卧佛即卧佛院的释迦涅盘像,全长 31 米,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雕半身卧佛像。卧佛面带微笑,双目微闭,肃静中仿佛听到熟睡的呼吸和轻轻的鼾声。旁边的石壁上,观音的1007只手臂象征无边法力,体现慈悲救渡。</p> <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区域是以佛教因果轮回与修行为主题,并以“六道轮回图 ”象征生死轮回,中心三毒(贪、嗔、痴)驱动轮转,分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警示众生脱离轮回、修行向善。</p> <p class="ql-block">第五个区域是一幅“牧牛图” 以牧童驯牛比喻修心过程,十组雕像展现从“未牧”到“双忘”的禅修次第,融合禅宗思想与田园诗意。在石刻群中,还有“养鸡女、吹笛女”等世俗造像,生动表现了宋代平民劳作场景,展现日常生活的艺术升华。</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古人和近代留下的墨迹,为纪念赵风智而建的圣寿禅院,以及可能是命名大足石刻的大足遗迹。</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石刻壁画,心中感叹万分,一是感叹古人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足石刻;二是感叹古人对弃恶从善的追求,用道德伦理与佛渡众生教育人行善积德,脱离苦海轮回。三是感叹古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用一刀一斧在岩石上留下无以伦比的石刻艺术和千年故事。才有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才有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