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翅姐弟飞得更高//樊峻山报道

珺珊

<p class="ql-block">(肢体高度残疾的唐敏唐泽姐弟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南唐敏、唐泽姐弟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七年励志故事”采访录</span></p><p class="ql-block"> 题记:“真正的社会文学不只是被动的反映生活,它是人类对现实彼岸渴望的最后保存者,在现实苦难环境中保存着脱胎而来的乌托邦;艺术是反映社会人类对未来幸福的寄托与保障”。(德国社会哲学家马克斯·霍克海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序 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山海经》记载:凤凰,亦称丹鸟、火鸟;有雌雄之别,雄为凤,雌为凰,两只鸟合称凤凰。凤凰全身上下皆五彩斑斓羽毛,头部花纹“德”字形状,翅膀花纹“义”字形状,背部花纹“礼”字形状,胸部花纹“仁”字形状,腹部花纹“信”字形状。凤凰是华夏民族最重要图腾文化之一,其祖先为神龙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优秀民族沉淀着悠久文化,悠久文化孕育着优秀传人;优良传人烙印着优质品性,优质品性展演着优异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事的主人公是同胞姐弟俩:姐姐唐敏出生于1999年,弟弟唐泽出生于2006年,姐弟年龄相差7岁,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镇南筐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十七年前的2008年4月27日田野家园火灾中,姐弟俩身体部位百分之八十大面积不幸被严重烧伤,在医院紧急抢救中,为了保住生命,姐弟俩臀部以下的双腿肢体被全部截除,各自扭曲萎缩的双手部位也留下了重度残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已是十七个年头过去,这姐弟俩在这十七番春去冬来,花开花落的岁月中又如何一步一步坚强的“走”了过来,是如何用一种超极限的顽强毅力,在拼命地挑战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可能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请看笔者眼下的采访录,唐敏唐泽姐弟励志故事:《淬火凤凰更娇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城西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偶遇云南唐泽特殊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18日(周五)下午五点,我和家人从西安曲江运动公园遛弯回到曲江依云小区的楼堂下,正准备拐弯上楼,突然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向我所在的11号楼二单元小超市走来,当时我拍了下身边爱人:“快看,咱小区都出现机器人了。”因为我首次看到的这个特殊身影,与今年电视春晚节目中群体表演的机器人几乎一模一样:裸露在外的一指粗、细杆双腿,在机械的向前迈进;瘦弱的身态体型和五官面目令人咋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正在惊讶的扭头关注,特殊人便来到我眼前,准备进超市买东西。这时,我才从他的眼神中判断出他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身体状貌残酷残忍而特殊的年轻小伙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顿时,我心灵颤抖,身兼老家“关工委”工作的一种职业本能促使我果断跨步上前向他问道:“小同志,你好。稍留步,我可以问你几句话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同志陌生而又满脸笑容的盯着我说:“爷爷,啥事,你问。”“你叫啥,老家在哪儿,现住哪儿?”“爷爷,我叫唐泽,老家在云南昆明,我现住咱小区13号楼。”“你今年多大岁数,哪年啥原因让身体受伤?”“爷爷,我今年18岁,在1岁那年家里火灾烧伤了我和姐姐的身体,失去双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望着眼前的情景,听着扎心的回答,我已经眼眶湿润,心跳加速。“冒昧的请问,咱俩可以加个微信吗”“爷爷,可以,这是出门在外的一种相遇缘分,值得。”只见他用几乎没有指头的手,迅速拨动着,亮出他的手机微友二维码让我扫描填加。身边超市的阿姨说“别看这孩子身体特殊,打乒乓球可有水平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真不忍心再继续打扰他了,见他的双手特殊,我只能免去握手,面向站在我眼前的这个新识微友行了个手礼,然后又为他举起大拇指说:“小唐泽,你是最棒的,爷爷为你点赞,为你加油!微信里再见,我会继续关注关心你的。”“好的,爷爷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电梯回到宿室,望着窗外唐城盛世的霓虹夜景,想着隔壁13号楼室中的18岁新朋友小唐泽,我久久不能入睡:小唐泽1岁时和姐姐被严重烧伤,姐弟俩在这艰难的十七年岁月中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这十七年期间的故事该是一番如何的波澜起伏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辗转反侧之下,一种本能的文学责任和良心使命触动,让我产生了想把这姐弟俩的故事用笔用心形成文字,告诉给在困境苦难中奋发自救自强自立自爱的健康与非健康社会群体人们,以此动心,以此发力,“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如是而已,断翅的风筝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意打定后,在征得小唐泽本人和他家长的同意,我用手机微信把心中想法向我所在的老家单位“山西夏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裴三伍领导做了汇报,他嘱咐我可以与小唐泽约见相谈,树立励志成才典型,进行如实采访报道,引起社会青少年的研学关注和爱心帮扶教育现场宣传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七年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场不幸火灾事故救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被拨回到十七年前的2008年4月27日中午时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清明谷雨过后的一个人间最美四月天中午,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宜良县晋城镇安江村的一处菜园工棚里,唐敏与父亲(唐跃云)母亲(陆巧英)还有大弟弟(唐贤)、小弟(唐泽)一家五口吃完午饭后各自忙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父母准备去农田大棚里种菜种花,正处二年级的8岁小唐敏承担着看护3岁和1岁的两个弟弟责任,她哼着儿歌,抱着小弟弟在棚里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突然,墙角的汽油桶不知咋的冒烟蒸发,火苗乱窜,燃势凶猛,热浪扑面。处于逃生的本能,父亲唐跃云紧急把女儿唐敏和大儿子唐贤拉到屋外,旁边的母亲却直喊:“小唐泽还在里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一回头,却被滚滚的热浪逼退,手臂烫伤大片,这时被拉出门的姐姐唐敏很机灵的躲避着烈火缝隙钻进屋里,去床前抱起小弟弟唐泽就往外冲,可无情烟火已经彻底隔绝了父亲与孩子的接触,造成怀抱小弟的唐敏被火苗烤炙熏倒在地,烈火扑身。疼痛难忍的姐姐抱着弟弟直在地面打滚,爸爸不顾一切的又抱起两个孩子往外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等到随后赶来的邻居和消防救护人员们控制扑灭火苗后,才发现晕倒在大门边的唐跃云怀里抱着两个孩子,姐姐怀里抱着弟弟。小小姐弟俩血肉模糊的黏在了一起,全是黑黢黢的。唐敏的小腿被烧得炸裂开来,露出了里面的骨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医院治疗会诊时,医师主任们觉得唐敏唐泽姐弟俩的全身烧伤面积高达85%,深达骨骼,系特重度烧伤,面部毁容。为了保命,主管医生迅速制定抢救方案,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保护唐敏渡过最危险的休克期,并安排手术治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防止伤情感染恶化,必须立即采取截肢手术:唐敏被截去了完全坏死的双腿,又截去了双手的十根指头;刚满一岁的小弟弟唐泽因姐姐独自挡着大部分烈火,保住了双手,但也被截去了完全坏死的双腿和左臂。现场的医护人员都围在一起,看着手术台上的两双被锯掉的烧伤模糊肉腿、一副左臂和十根手指头,都为这8岁和1岁的唐敏唐泽姐弟俩啧啧叫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昏迷37天期间,唐敏唐泽姐弟共进行3次手术,因烧伤面积过于严重,医院无奈9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唐跃云夫妻每一次签字,仿佛利刃刺入般心痛。经过医生竭尽全力的抢救,再加上唐敏惊人的毅力,姐弟俩的生命终于得以延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醒来的八岁小唐敏,望着空荡荡的下肢、双手,终于难忍心中泪水,在父亲怀中放声痛哭,一岁的小唐泽虽不懂事,但可以看出他极度难忍的抽搐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漫长的治疗期,姐弟俩每天都饱受痛苦与折磨,身体大面积植皮后,连翻身都做不到,全然一副“植物人”的样子,除了呼吸、眼睛转动,其余一切都无法自理。唐敏身上不少地方都烧得深可见骨,为了促进肌肉再生,医生在唐敏的臀部敷了一层猪皮纱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跃云家庭火灾和一双儿女被严重烧伤截肢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极大关注,各级政府领导也很快出面给以声援救助。由于有爱心人士的募捐,唐敏和唐泽也算勉强的保住了各自的一条小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每天的治疗中,医生都要将唐敏、唐泽姐弟俩身上覆盖着的纱布从伤口上撕开,拿消毒水把下面发炎化脓的地方清理掉,再覆盖上新的药物和纱布。这样的过程听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可几乎多半年的时间里,这些程序基本上就是唐敏和弟弟唐泽的“受刑”日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手术和治疗期间的痛苦,小姐弟俩还面临着“整容”“复健”。那些被伤口愈合留下的疤痕经常肆意生长,并且失去了正常皮肤的感知能力。松解疤痕几乎成为了每天的日常。烧伤的疤痕会延伸的特别快,而且会收缩,拉伸正常的肌肉,让关节僵化。所以每天都要揉药,想把疤痕揉得柔软一点。因疤痕的四处延展,姐弟俩的臀部僵化、无法排泄,一度危及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父亲唐跃云四处求助。2012年,经过媒体报道,远在美国的一名专家得知此事后,主动要求为唐敏姐弟俩进行美国最先进的“移植手术”治疗。唐跃云“背着一个、抱着一个”,带着失去了双腿的两个孩子漂洋过海抵达美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专家医生接待后,被小姐弟俩的坚强毅力所震撼,看到失去双手、双腿,纱布缠满全身的“肉球”,但小姐弟俩嘴角依旧呈现着乐观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治疗期间,美国专家医师有两个奇迹:一是将唐敏原本和脖子黏在一起的下巴,重新被分离开来;二是从唐敏体内取出一根肋骨,放在她腹中培养,成功的配造出一根灵活的大拇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拥有了一根不算灵活的大拇指后,唐敏便开始练习如何去使用这根唯一的“手指”。唐敏从拿核桃这种大物件开始,再一点点地练习去拿玻璃珠、拿米,再到尝试使用勺子和笔。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唐敏的自信也在一点点地恢复。她格外珍惜这根“来之不易”的手指,并且用它来尝试着在纸上画画、写字,阅读那些爱心人士所送来的书籍,她从其中汲取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火灾事故的农家大棚园现场)</p> <p class="ql-block">(唐敏唐泽和爸爸妈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七年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姐姐唐敏逆境中不懈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浴火重生的唐敏,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继续读书上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住院期间,一本《安徒生童话》,让唐敏绽放出惊人的“自我救赎”奇迹花蕾。她尝试着用嘴和下巴在电脑上打字,用舌头翻书阅读,并巧妙利用培养那大根拇指的运动协调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唐敏通过电脑每天成百上千次地练习写字,还自学了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着做生活中所有的事。觉得自己还能够用嘴咬着笔,画几笔线条。在妈妈的帮助下,用绷带缠着手臂还能自己用勺子吃饭。这让她大受启发,于是,她开始用绷带缠着手臂来写字、绘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唐敏用嘴完成一副“帆船刺绣”,迎风启航,拼搏奋进。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嘴与手的配合越来越协调,写字、画画的速度丝毫不弱于正常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唐敏住院治疗期间,从未停止读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小学课程。这让唐敏喜出望外,有了想要重新回去上学的愿望和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敏住院2年、复检5年,共休学7年。在2015年,她通过入学考试的优异成绩被昆明炎皇初中破格录取。再次踏入学校,虽然有异样和质疑的眼光,但她不灰心沮丧。难得的上学机会,唐敏倍加珍惜,也格外努力。在三年学习中,唐敏都能考全班前几名,得到了很多奖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唐敏又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昆明附中就读高中。高中三年,在老师心目中,唐敏是一个乐观、影响力强的孩子,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在迎接高考前的最后一次高三云南省统测中,总分超过划定的本科线和去年的一本线。她虽然个子不高,但每天的晚背早读,她的声音永远是最大的;老师课堂提问,她经常是最积极的;有时不懂的题目会自己思考一整天。每逢失落之际,唐敏总会在小纸条上自我“勉励”,用文字重塑生命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6月7日,唐敏终于笑着走进了安宁市实验学校高考考场。一个月后,高考揭榜,唐敏以文史类588分,超云南文史类一本线23分,语文和文综分别考出了124分的好成绩,被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一本正式录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良县妇联、残联等部门得到唐敏高考的喜讯后,积极地与上级昆明市妇联、云南省妇联、全国妇联的“娘家人”进行爱心接力联络。8月10日,唐敏的事迹在《中国妇女报》一版刊载后,受到各方关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融入帮扶的善爱暖流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入学时,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安排了专人专车到机场接唐敏,送上鲜花。院方为唐敏免除了四年学费,还专门给她安排了爱心宿舍,院长刘利群召开“唐敏同学慰问座谈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女子学院的女性学专业,是中华女子学院的一本专业,唐敏可以在此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人生哲学视角,辅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度过她所期待的四年大学研读生活。院长面对被这位身残志坚、坚强勇敢的唐敏精神,感慨的说:“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样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优秀女性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2008年事故发生到眼下的2025年,十七年个年头过去了;从2021年的唐敏考入大学到现在,已是四个年头,面临毕业就职;从2000年唐敏出生到现在的2025年,她已经是整整25岁的大学生了。唐敏的小纸条诠释着她自己的人生答案:“不惧逆境,走出黑暗。朝着明媚温暖的目标前进,把不幸的悲哀扔在身后,做自己心中的巨人”。</span></p> <p class="ql-block">(唐敏用嘴巴和假手绘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唐敏刻苦学习的荣誉证书)</p> (高考前自信满满的唐敏) <p class="ql-block">(唐敏考入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七年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弟弟唐泽放飞着心中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18日(周五)下午五点偶遇小唐泽,我俩加上微信好友后,他当晚就在微信里打字告诉我说,关于十七年前的那场家园不幸火灾和姐姐俩治病升学的情况可以在“百度上”看到当时的一些情节报道。可在大致情节中,对小弟弟唐泽几乎无处涉及。我最想要了解的则是在这漫长逆境的十七年里,弟弟小唐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23日,雨天。我的手机里传来小唐泽的微信留言,约我下午相见这样我才对小唐泽心里稍有明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泽,出生于2006年,在1岁多的2008那年,由于家里菜园大棚中的汽油桶意外爆炸,导致凶猛火灾,最严重的是姐姐唐敏和弟弟唐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烧伤后,刚开始唐泽先是在云南的一所大医院里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大概有两年时间。后来了解到美国的医疗水平很高,家人也考虑了很久,决定让妈妈在家里照顾哥哥,爸爸带着两个孩子通过“国际红十字协会”和“国际残联基金会”的搭桥牵线,前往美国进行治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唐泽姐弟俩从他1岁到19岁大概去了6次美国,假肢穿了15年,手术做了30多次,目前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靠自己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学方面,也经历了很多趟趟波折。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很多学校都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也千奇百怪。因为找学校的时间太长,导致他年龄和学历出现一个半学期的偏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又经过一年多的找学校,家人看到了一个残健融合(残疾人和健全人在一起)的“特殊学校”,校名叫“昆明炎皇中学”,那个张校长也很友善。他了解到唐泽“肢体烧伤残疾但并没有影响到他智力”,就把他安排到了健全人的残疾班级里学习。 唐泽和哥哥唐贤在这所昆明市炎皇中学欢度着他们美好的初中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中期间,唐泽和哥哥唐贤在学校的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房子,房子外面有一个石桌,经常看到四五个小朋友一起在石桌上打乒乓球。小唐泽觉得很有乐趣,就想和他们一起玩。可由于身体原因,小朋友不乐意和他一起玩,身边的哥哥唐贤向他们解释后,小同学们和都便改变主意和唐泽一起打起了乒乓球。因为唐泽的脚是假肢,跑的很慢,所以初次学打乒乓球打球也特别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唐泽为了实现自己学打乒乓球的美好愿望,就向家人提出了用乒乓球体育运动健身成才的想法。家人觉得只要孩子懂得珍惜被捡来的这个宝贵小生命,只要孩子乐意他心中的乒乓球体育爱好,就必须全力呵护支持。之后,唐泽在学校里,总是把周末的饭钱省下来当做打球时的来回路费、球拍等费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聪明坚强的小唐泽心有灵犀,特别聪明用功。在课余时间学会了用手机在各种网络平台搜索乒乓球教学,凭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毅力,乒乓球自学坚持了三年。三年时间里,每次去球馆都要坐等两个多小时,很少有人会陪他打球,经历过无数的陪练拒绝。但唐泽始终没放弃,因为他有一颗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昆明炎皇中学的张校长考虑到唐泽对乒乓球痴迷爱好,就努力通过关系在全国帮他找专门的残疾人乒乓球训练营。终于找到千里之外的西安,说是在雁塔区的曲江依云楼区有个很厉害的“残奥冠军乒乓球俱乐部球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张校长的亲自推荐报名,西安奥冠乒乓球馆的教练查看了唐泽的伤残程度和智力测评,尤其是看到这位小选手本来就已有的乒乓球自学基础,便爽快地收下了这位远从云南而来的特殊学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小唐泽17岁,他独自离开云南昆明老家,离开家里的爸妈哥哥,来到了西安曲江依云楼区的“残奥冠军乒乓球球俱乐部训练馆”求学,并以“甘肃残运乒乓球体育队员”的身份名义,开启了他自己热爱乒乓球体育的梦想之门,他说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残奥比赛中夺得冠军,为家人为祖国争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笔者问道在西安想不想爸妈时,小唐泽微笑的眼光里闪着泪花:“小时候,爸妈把家里的全部费用和精力都用在了我和我姐身上。姐姐今年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读大四,面临毕业;我现在在西安进行着乒乓球训练,最亏欠的就是比我大两岁的哥哥了。我哥专科毕业,也没出远门找工作,在家里一边照顾爸妈,一边每天协助忙碌管理着玫瑰花园。我和姐姐的身体复检以及读书升学费用,除过国家政策的补贴,其它都是依靠爸妈和哥哥的劳动心血付出。想起家里的亲人,觉得实在太苦。因此,我必须在训练班里,刻苦用功,绝对不与人家孩子比吃比穿,咱是穷家苦命的娃娃,咱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只要同学们和教练们都认可我,不嫌弃我,我就觉得乐意,很高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别时,小唐泽贴着我的耳边悄悄告诉我:“爷爷,我还是一个爱看《圣经》的基督教徒,我相信只要心灵虔诚,锲而不舍,人间一切万象都会善恶自报,功到自然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望着小唐泽怀抱我强行送给他几桶方便面和几桶水果饮料远去的背影,尤其是那两条裸露在外的特殊双腿,我不由得从身边的铁椅上站起身,双手合十的默默祈祷:“云南唐家小姐弟,上帝保佑你们在人类的苦难磨砺逆境中,奋发有为,功成名就。哈利路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束采访时,我本预定的文章报道题目是《淬火凤凰更娇艳》,可这时,汪峰自创自唱的那首《飞得更高》歌曲在我耳边不断回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命就像 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像一把枷锁,把我捆住无法挣脱。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一直在飞 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找到。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祝愿这对云南昆明姐弟,淬火受力更娇艳,艰辛的付出定会收获甜蜜的幸福之果;同时教育人们不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只有“一直在飞,一直在找”,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4.24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依云社区11楼二单元1402楼室(全文7000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笔者手机微信同号:樊峻山 13934096372(山西运城市夏县枣园村)</span></p> <p class="ql-block">(唐泽目前所在的西安奥冠乒乓球训练馆)</p> (唐泽全家亲人合影) <p class="ql-block">(坚信人间美好的19岁唐泽)</p> <p class="ql-block">(大海那边,有医治重伤的那位美国医学救星,有那位耶稣上帝的人类救星!)</p> <p class="ql-block">(笔者和19岁的小唐泽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樊峻山简介】笔名珺珊,1960年10月出生,山西夏县枣园人,中共党员,大学中文本科学历,原夏县二中政教主任、团校委书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校报主编、音乐教师,夏县作家协会会员,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夏县关工委宣讲团讲师,西阴嫘祖蚕业文化研究员兼公司党组书记,其毋康杰文化研究员。愿与各位文学史学同仁倾谈交流,挖掘本土民间非遗历史,振兴夏都民族传统文化,讲好家乡最美故事,传播本土最亮声音。(手机微信1393409637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