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驶过最后一段戈壁公路,博斯腾湖就这样突兀地闯入视野。人们称它为"西海",这个称谓本身就包含着某种地理上的乡愁——在远离海洋的内陆,人们固执地将一片水域命名为海,仿佛这样就能将咸湿的海风召唤至干燥的西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门口的一对麒麟吸引了我,麒麟在传统文化中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好运。大河口门前放置胖麒麟,可能寓意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来到景区的游客带来吉祥顺遂的旅程,让游客在这里能够拥有美好的体验,收获愉悦和幸福。 </p><p class="ql-block">麒麟出现往往被视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征兆。景区用胖麒麟作为门前装饰,或许暗示着博斯腾湖地区处于繁荣安定的环境中,也表达了对当地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西海第一锅”犹如一座豪华蒙古包,亦如一顶高贵的大汗王冠。2011年6月,“西海第一锅”就创下了“最大的包铜工艺锅”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该锅直径4.16米。总重量达3吨,采用锰铁黄铜做材料,配以铜饰水纹、鱼型图案,体现蒙古族民俗文化特色。西海第一锅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外观精美,制作精良,整体显得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观海亭,看着成群的红嘴鸥掠过水面,它们的叫声尖锐而欢快,翅膀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这些本该属于海滨的鸟儿,如今却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景区宣传手册上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湖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西海"两个大字,落款是某位当代书法家。石碑周围挤满了排队拍照的游客,他们轮流站在碑前,摆出各种姿势。一位中年男子拿着单反,大声的指挥着,他的妻子在镜头前不断变换微胖的身姿。在他们身后,真正的湖水波光粼粼,却鲜少有人将目光真正投向那片自然水域。</p> <p class="ql-block">观测站旁停着几辆车,几位摄影爱好者架着长焦镜头守候在那,等待捕捉某种珍稀鸟类的身影。人们只知道他们的装备价值不菲,却很少有人知道镜头前飞过的鸟儿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湖时,导游骄傲地介绍着近年来投放的鱼苗数量和种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手段维持湖水酸碱平衡。船舱里播放着改编版的《达坂城的姑娘》,电子合成器模拟的都塔尔琴声显得格外刺耳。透过舷窗,我看见远处的芦苇荡中,几只野鸭惊慌地躲避开我们的船只。它们原本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却成了不受欢迎的闯入者。</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我避开人群,沿着一条偏僻的小路走到湖边。这里没有木栈道,没有警示牌,只有原始的湖岸和随风摇曳的芦苇。一只只鸬鹚站在远处的枯木上,它们的轮廓在夕阳中显得格外清晰。此刻的博斯腾湖终于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一片安静的水域,没有表演,没有解说,没有人为赋予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片被称为"西海"的湖泊,正在成为一面被反复擦拭的镜子,照出的永远是我们自己想要看到的影像。我们来了,带着相机和消费欲望;我们走了,带走照片和纪念品。而博斯腾湖依然在那里,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待与诠释,越来越难以辨认它最初的模样。那些海鸥、温泉、石碑和鱼宴,不过是我们投射在这片水域上的幻影,一场精心编排的自然表演,演员是我们,观众也是我们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