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同行 共筑中柬命运共同体——从林业合作看新时代中柬发展之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国事访问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关键词,为新时代中柬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林业合作正是中柬共筑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缩影。从雨林保护到绿色发展,从技术共享到民生改善,中柬林业合作正以“绿色纽带”架起友谊之桥,书写着山水相连、命运与共的崭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绿”为媒,打造发展合作新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柬埔寨森林覆盖率高达46.86%,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中柬在林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援建的柬埔寨国家植物园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植物基因库,为珍稀物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两国联合开展的“澜湄林业资源可持续管理项目”,推动跨境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建设,有效遏制非法采伐;中国林业科研团队为柬方培训超千名专业护林员,助力提升森林治理能力。这些实践印证了习主席所言“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通过技术共享与经验互鉴,中柬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林”惠民,书写生态扶贫新答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业合作的深层价值,在于让绿色福祉惠及普通民众。在柬埔寨马德望省,中企投资的橡胶种植园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既修复了退化林地,又为当地创造2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户均年增收超3000美元;在洞里萨湖流域,中国援助的“红树林修复工程”不仅固碳释氧,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渔民转型为生态导游,实现“靠水吃水”到“护水富水”的转变。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跨国实践,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碳”为契,共赴低碳未来新赛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柬林业合作正迈向更高维度。柬埔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建设,依托森林碳汇优势探索碳交易机制;中国企业投资的柬埔寨首座生物质发电厂,利用林业废弃物年供电1.8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5万吨;双方近期签署的《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备忘录》,更将林业碳汇纳入重点合作清单。这种以森林为基底的低碳转型路径,既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样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湄公河畔到长山山脉,中柬林业合作的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真正的友谊不仅是守望相助,更是理念相通、发展相融。正如习主席文章所言,“中柬关系如同美酒,越陈越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两国以林业合作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正共同绘制一幅命运与共、生机盎然的新时代画卷。这不仅是中柬友谊的见证,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绿意盎然”的东方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