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记•邂逅一盏茶汤】 NO1.温绿,茶香依旧——山里看茶手记

孙以煜

<p class="ql-block">[寻茶记.邂后一盏茶汤 ]N0:01.温绿,茶香依旧</p><p class="ql-block">作者网名:孙以煜</p><p class="ql-block">美编号:37876589</p><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老茶人的回顾,让我记住了“温绿”,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茶人讲:1951年“温绿”曾出口苏联1800吨,1953年3200吨;1955年4600吨;1956年5019吨;1957年,7710吨……</p><p class="ql-block"> 这个数据,让我眼睛一亮!</p><p class="ql-block"> “温绿”,因为生长在浙江温州泰顺山区,计划经济年代,便给了这个旺销的茶原料一个最直接的产地名称。</p><p class="ql-block"> 当我确认,“温绿”就是我们在俄罗斯行销的小包装茶原料时,再看温绿,竟俨然地一位百岁茶农,有了沧桑的影子。如今,虽已作古,其晚生却秉承了他的遗志,坚守着温绿的面貌,以云雾、香茶、雪龙这些个儿生子、子生孙的自然法则,衍生出多个“温绿的嫡子、嫡孙来。而其中的一个,竟然同当年的温绿一样,从爷爷的苏联,进入了今日的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这是注定了的一个缘分——</p><p class="ql-block"> 当温绿不经意地以“天人”之品名走进俄罗斯的百姓生活;走进克里姆林宫国家贡献颁奖礼颁奖大厅;走进莫斯科世界食品博览会,连获12届产品金奖之后。温绿的儿孙们,不得不翘首回望,作为爷爷辈的“温绿”,何来此等俄国缘儿?</p><p class="ql-block">史料如是记载——</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我实施经济封锁,苏联老大哥却及尽兄弟情份。在易货贸易中,我们用农产品换回大量的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紧缺物资——钢材、飞机、大炮、汽车。其中,温绿,就是中苏易货贸易中最醒目的农业产品之一。当时的苏联驻上海茶叶专家贝可夫卡尔恰瓦契果诘德什说“温绿品质好,茶高味鲜,似味精”。要求了解,如此醇香,如何而来?</p><p class="ql-block"> 其时,”温绿”作为中国贸易茶中的针眉特极,香气持久,三泡仍有浓香的奇特效果,专家们也说不清。</p><p class="ql-block"> 1956年,浙江省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上海商品检验局,省茶叶公司、杭州茶厂、浙江农学院教授,省农业厅专家、技师组成的调查实验小组,由温州而泰顺。</p><p class="ql-block"> 泰顺是温绿的重要产区,地处浙南边陲,山高林密,距东海一隅,与福建接壤。总面积1762平方公里。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无霜期达280天。年平均气温16——18度,是茶叶的最佳生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是时,从温州到泰顺没有公路直达,只能到福建福鼎县城,再翻山越岭到泰顺,要徒步130多华里山路。为了达到考察调研目的,调查实验小组在福鼎雇了四个挑夫,挑着行李和仪器,温州茶厂还专派两名技师陪同,从早晨五点半起步,行至晚八点,才达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辛苦自不必说,单说调查实验小组到得泰顺山里之后,得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和重视,调查实验小组,以学习的方式,先看茶农炒茶,采茶,同时对茶园环境进行调查。之后,才在茶农中选拔采茶能手与实验组一起进行采、制试验。半个月时间,把采摘方法,茶材品种,摊放时间,以及杀青、揉捻、二青、三青、烘干等工艺流程的投叶量、失水率、锅温、细胞破碎率,半制品的开汤审评等,在实验中归摸索、归纳、整理,写出《泰顺炒青眉茶试验报告》。之后,又做出成茶生化分析测定。结果得出如下结论——</p><p class="ql-block"> 泰顺的土壤气候、是最适宜高档炒青眉茶的茶叶产区;经开汤泡饮,专家们给出如是评语:嫩香持久,强烈,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翠,清澈,叶底鲜绿、明亮,匀整;外形特征:细紧眉曲,色泽嫩绿油润,显毫。“温绿”的评价,即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结果,作为当时的农业成果,得到政府和苏联专家的赏识,由烂糊“温红”转而“温绿”成为当年中苏易货贸易中的一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50年一晃而过,随着上世纪中苏关系的风风雨雨,“温绿”,也在中国茶产业的风云变幻中,沧桑得没了踪影,但由“温绿”而定型的产业技术,却温润着泰顺茶区,长盛不衰。随着社会文明进程,和商品文化的浸润,“温绿”悄然中新衣加身,被后人以云雾、针眉、香茶、等名目包装出地域品牌若干,繁茂于中国茶市。唯“天人绿茶”作为中国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品牌产品,抢滩俄罗斯,几年时间,已覆盖俄罗斯一百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茶叶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产品!</p><p class="ql-block"> 因了这样的缘故,春茶采摘季节,我再次来到温州泰顺山区。与几年前相比,山道依然弯弯,但却完全变了模样。千米长的隧道,将4个小时的山路缩短了及近一半,高速路,平缓快捷,坐在快客大巴上,没有穷尽的弯弯绕视觉疲劳没有了,有的,是隧道贯穿的大山,囚徒般,被路的绳索牵连。每过一个隧道,我都在想,这被人穿堂掏出的洞,山会疼吗?这个念头只是一瞬,便迅即被满目的云雾茶山遮掩了身心。看茶,已不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考察,是的,温绿,作为爷爷辈的一个情结,作为无农残的国际品牌目标,你还会以曾有过的馨香,再次显现你的灵动吗?!</p><p class="ql-block"> 会的!茶人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