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和这位小时候的朋友见过面了,甚至从未联系过,除了抖音偶然刷到她的作品外,我们没有任何的联系方式,现在我们的关系应该都不算朋友了,顶多就是小时候的团转人而已,彼此不联系,也互不关心。其实小时候我对她也不了解,也没有与她单独在一起待过,都是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p><p class="ql-block"> 这样想来,我也只能讲出她人生的大概轨迹,对于具体的故事还真的一无所知,还真有点遗憾呢,肯定错过了很多很多精彩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她从小就很乖巧懂事,也很成熟,干起活儿来就像个大人一样,是所有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年龄应该比我大两岁左右,小学时高我一个年级,她和素素、吖吖、阿雅她们一个班,所以她们的关系自然就比较亲密,就像我和沫沫、欣梦、亦萱比较亲密一样,我们都默认为自己是一个梯队的,虽然常常一起玩,但是只会对与自己同龄的伙伴诉说心事。</p><p class="ql-block"> 虽然莎莎从小就是个乖乖女,但她的成绩却不好,不知道是她不爱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但那时候大家都没有用心去学,知识全靠课堂上老师教,下课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没有人会再去自己学习补课,家长也不管,他们只在乎每天放学后孩子去地里帮他们干干活儿,学习什么的他们不懂,也不关注。我不知道学习好算不算一种天赋,但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就能把画画的很好,那一定是一种天赋。</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莎莎画画就画的特别好,她妈妈好像也画的很好,画什么都很传神,简直一模一样,如果能好好培养,一定会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的吧,至少考个美术学院应该不成问题。可惜她小学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辍学打工好像会传染似的,而且都是亲戚间更多见,只要有人开了个头,就会一个连一个的走上这条道路,就像莎莎家大姐小学毕业就去打工了,没过多久她也去了,她妹妹初中毕业后也去了,她堂妹高考完也去了,她哥哥和两个堂兄弟也先后出去打工,现在她所有的堂兄弟姐妹都已结婚生子,学历最高的就属她高中毕业的堂妹了。而我爸爸五兄弟的孩子呢,不管成绩好坏,都要以读书为主,很少有辍学打工的,只有我弟弟在高一读了一学期后选择去打工,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是反对的,让他不读书就去当兵,但是他很倔,最后也只好由他去了,现在父母都觉得亏欠他很多,还辛辛苦苦的种地,希望能帮他攒钱买一辆车。</p><p class="ql-block"> 孩子早早出去打工的父母还很年轻就没什么负担了,大多也在外打工自己养自己,生活过的相当舒服。而好几个孩子读书的父母,通常很辛苦,只有孩子毕业工作后才能清闲下来,如果孩子不听话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好多年未就业也为未成家那父母就更苦了,就像我的父母一样,直到现在我也大学毕业工作了,他们还是逃不开辛苦的操劳,为了那两个常常惹他们伤心的儿子,我都替他们感到不值啊,早知如此,当初早早的让孩子出去打工,可能早就当爷爷奶奶了。生活总是不会让人满意的,或多或少总有些遗憾,但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也算很幸福了。</p><p class="ql-block"> 莎莎出去打工没两年就结婚了。感觉那时候我还很小,别说结婚了,连恋爱为何物我都一无所知。从朋友们的口中,我听到莎莎是这样嫁掉的。在我们小时候电视都还没普及,整个院子也没那家有电视,所以晚上的时候大姑娘小伙子们都会出去游玩,通常小伙子会到隔壁村去,姑娘们不敢走太远,只会在本院子附近活动。有花的地方蜜蜂自会闻香来,其他地方的小伙子会寻着姑娘们的笑声,和姑娘们心照不宣的相聚在月光下。熟悉的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聊天嬉戏,若是不认识的人姑娘们会象征性的躲藏一下,试探这些不认识的小伙子坏不坏,若是好人自然就会成为朋友,若是感觉很坏就会迅速溜走。那时候的好多年轻人都是这样在晚上遇见,聊得来慢慢就好上了,不用过多久姑娘就愿意和小伙子回家去,这是瞒着女方父母的,到第二天早上,男方家再请个媒人去女方家说明情况,若是女方父母不反对,这亲事就算成了,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则另当别论。</p><p class="ql-block"> 莎莎就是在晚上出去游玩的时候被“抢走”的,之所以说抢,是因为她自己不太愿意去,不是完全主动的,所以只要那个男生和他朋友不拉她,那应该是成不了的。第二天男方家过来讲的时候,莎莎的母亲很生气坚决不同意,在家门口吵了很久也没让客人进屋。反对的主要原因还是男方家太穷了,听说有好几个儿子,父母又没什么本事,女儿嫁过去必定会吃苦的,那个做母亲的不希望儿女过的幸福,我们正在走的路她都经历过,所以妈妈的话还是要听的,她是在给我们未来的人生规避风险。</p><p class="ql-block"> 虽然父母反对,但莎莎还是顶住压力没有选择回头,她几乎是放弃了父母选择了婚姻。那时候我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一个都不太熟悉的陌生人,放弃了自己最亲的父母和家人,难道就因为那个男的长得帅吗?难道爱情就真的高于一切吗?</p><p class="ql-block"> 直到她婚礼那天她父母也没有原谅她,没有在女方家为她举办出嫁仪式。通常在男方婚宴的前一天,女方家也是要办的,会有亲朋好友来祝福,父母也会为女儿准备一些嫁妆,第二天接亲的人来拉到男方家去。即使不大办,也是要小范围的招待客人的,嫁妆这些也不能少,送亲的叔叔伯伯,女方的亲戚、小姐妹都要在男方来接亲时送女方去,有些还要住上一晚。在我的印象中莎莎娘家好像没有做这些,也有可能时间太久我忘了。我只记得那天我们院子里的好多大妈婶婶都去男方家做客,我也跟着去的。男方家就在我外婆家下面一点点,所以我总觉得格外亲切。家境确实不好,三个儿子,只有三间瓦房,她丈夫好像是最小的,但那个时候谁家不是那样呢?我觉得遗憾的是自己的终身大事竟然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想想就挺心酸的。</p><p class="ql-block"> 莎莎结婚后就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若不是刻意回忆可能一年我也不会想起她一次来。婚后她也不常在家,和很多农村年轻人一样,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在外打工赚钱,只有逢年过节或家里有事时才会回来。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也早已和父母和解,虽然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但她非常注重外表,偶尔遇见她都是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的很时尚,抖音里的作品就像个大姑娘,若是不认识,谁会想到她最大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呢。前不久看她发抖音,才知道她又生了个女儿,她还在评论区和朋友调侃,没想到会生这么快,上午还在冷库里干活,下午就生了。新生命会带来新的希望,给父母无限欢喜。可我又开始想不通了,她一胎女儿、二胎儿子,都儿女双全了还拼三胎,难道现在流传的养娃压力大都是假的?看来愿意生娃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国家也不用太过焦虑了,天天花式崔年轻人结婚生娃,不愿意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希望有儿有女。</p><p class="ql-block">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妈妈让嫁的人可以不嫁,但妈妈反对的人一定不能嫁。在近几年看到的婚姻案例中,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就像莎莎虽然结婚十来年,陪丈夫白手起家,为对方生育了三个孩子,但是却没得到对方的疼惜,而且听说那男的婚后还不安稳,吃喝嫖赌都会,也不顾家,也不照顾老婆孩子。前些天还在坐月子的莎莎发了个抖音,哭的很伤心,而且还自己洗衣服,在评论区和朋友说不想和他过了。我想一个女人若不是委屈到了极点,若不是失望到了极点,又怎么会把自己如此不堪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呢?作为旁观者,除了同情,我什么都做不了。从这些不辛的婚姻中,我更加坚定了宁缺毋滥的原则,结婚若不是为了幸福,我又何苦给自己找罪受呢。</p><p class="ql-block"> 明明她才大我一两岁,却感觉她比我多走了不止十年的人生,当我还沉浸在孩童的世界里时,她的孩子都快要成年了。人生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大同小异,我们无法定义哪一种才算幸福,但或早或晚我们都会经历那些幸福与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