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照亮心途

笔尖上的温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4-24 星期四 天气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担当照亮心途,成长温暖家宅——读《寄杨邃庵阁老书》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晨,大雨如注,急促地叩打着窗户。朦胧间,我猛然想起正在充电的汽车,没有丝毫犹豫,匆匆披衣起身,冲进雨幕。雨水打湿了衣衫,内心没有想逃避。换作从前,我或许会很矫情,觉得这是男人做的事,将责任推给老公或者家公,可如今,“担当”二字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指引着我用行动守护生活的点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份转变,源于对《寄杨邃庵阁老书》的研读,也得益于致良知平台的学习。王阳明先生在书信中传递的思想,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责任与担当的认知。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刻意识到,担当不仅是面对大事的勇气,更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它无关性别、年龄,而是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应有的主人翁态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博仁导师那句“担当是最无后遗症的行为,越担当越成长”,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过去,我常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觉得有些事“本不该我做”,在推诿中,不仅错过了成长的机会,也让家庭关系产生了微妙的隔阂。如今,当我主动承担起曾经认为“不属于自己”的事务时,才发现每一次担当都是一次突破自我的契机。就像这次冒雨处理汽车充电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收获了内心的踏实与家人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家庭中,担当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它体现在主动分担家务的日常里,藏在关心家人冷暖的细节中。当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家庭事务,不再计较得失、不推诿责任,家庭氛围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每一次主动付出,都在为家庭注入爱的力量;每一次勇于担当,都在为家人筑起安心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担当更是个人成长的阶梯。在致良知平台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体证到:当我们勇敢地扛起责任,就能突破舒适区,挖掘自身潜力。那些曾经看似困难的任务,在担当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可控;那些过往逃避的问题,在直面解决后成为了宝贵的经验。担当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磨砺中强大,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窗外的雨渐渐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下。抚摸着湿漉漉的头发,我内心却充满喜悦与满足。这一场雨中的担当,不仅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更让我深刻领悟到担当的真谛。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以担当为舟,以主人翁精神为桨,在生活的长河中奋勇前行,在守护家庭、成就自我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