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扶苍山,满山红杜鹃一一2025年4月20日登临桂阳扶苍山

石鼓山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中有真意</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天气阴沉,欲雨不雨。由谢立明开车,我与阳和平、九月美女共四人从衡阳启程,驱车前往桂阳扶苍山。沿着许广高速一路蜿蜒前行,途经常宁庙前、篷塘,进入桂阳境内,再经过泗洲镇和原华泉乡,最终抵达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山系中的扶苍山。这座海拔1300米的山峰,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车入泗洲镇即进入山区,山峦起伏,道路颠簸。过桃源水库后,即在一个狭长山谷行驶近一个小时,才抵达扶苍山山脚。车子不断向上爬坡,直到接近山顶约200米高的停车坪。然后我们下车步行,踏上磴道,一路上山势陡峭,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传,扶苍山因女娲炼石补天、拯救苍生而得名。山上的石头形态各异,有团山石、石鼓、仙子游山、孝子辞行等景点,被誉为“扶苍四绝”,是湘南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登顶之后,云雾渐渐散去,眼前豁然开朗。山风轻拂,俯瞰四周,层层叠叠的水田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远处的农舍若隐若现,山林间杜鹃花盛开,漫山遍野如血似火,美不胜收。山顶还有一座由巨石天然叠合而成的三重塔,共有九块石头分三列排列,寓意深远。此外,万象岩内各种栩栩如生的石像仿佛将人带入仙境。</p> <p class="ql-block">  扶苍山不仅以自然风光著称,其历史底蕴同样深厚。山上的古寺所建年代久远,全由石头建成,包括石砖、石墙、石瓦,甚至碑文都清晰可见。传说中,这里曾有神虎守门,香火旺盛,求子、求婚姻者络绎不绝。可惜的是,“文革”期间寺庙遭到破坏,如今仅存断碑残碣,但“扶苍山”石匾仍承载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我们途径流峰镇返回衡阳。此行让我深刻感受到扶苍山作为仙山圣地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与制作八卦伏羲的故事,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他们分别被视为大地之母与人文先祖,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扶苍山简介</p><p class="ql-block"> 扶苍山位于郴州市桂阳县西北,海拔1300米。关于“扶苍山”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据传女娲在山上炼石补天救世,扶济天下苍生,形容女娲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精神,因而得名扶苍山;二是据《衡湘稽古录》载,古桂阳郡是西至苍梧的苍山之托,是苍天在上的苍穹之扶,实乃擎天之柱,故名扶苍山;三是山东巡抚陈士杰(清桂阳州人)在《重修扶苍山寺碑记》中写道:“府眺四周,独此山昂首唳天,而诸峰如子孙环拥老母,山名扶苍,盖出于此。”</p><p class="ql-block"> 扶苍山峰峦叠翠,悬崖峭壁,具有路崎、崖险、石怪的特点。山顶有女娲炼石补天、扶济苍生遗留下来的石头,形成了各种形状,有团山石、石鼓、仙人游山、孝子辞行等景点,民间称“扶苍四绝”,为湘南奇观。三重塔是以三块巨石天然叠合而成,下小上大,摇摇欲坠,动人心魄,更奇妙的是这样的叠石不仅有一,还有三,三三得九,共九块石头叠成三列,前两列相互依托,第三列则突兀凌空,悬而不落,令人惊叹叫绝,寓意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山上的万象岩是一个大博物馆,有石犬、石虎、石牛、石兔等,还有很多人物世相的造型,栩栩如生,如同仙境。</p><p class="ql-block"> 山上庙宇历史悠久,山东巡抚陈士杰在《重修扶苍山寺碑记》记载:“晓升望日如箕大,赤珠浴水而出,上有古寺,旧云神虎守门,履尾无伤,庙神金身,传云一夜飞至,水旱所祷,民事甚谨。”石壁中的一篇刻记写道:“乾隆间有女尼偕徒来,择庙左竖刻修其,募捐田三亩。道光中修其屺刻者,越十五年增盖石瓦。咸丰八年,七祠如善诸公恢廊祠宇,并增田若干亩供香火。”</p><p class="ql-block"> 庙宇依托石山而建,共十三间,全由石头构筑,石砖、石墙、石瓦,石碑十余块,碑文清晰,可见当年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信众来此求子女、求婚姻、求富贵、求康宁极灵,求雨极准,有求必应,乃仙山圣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革”期间“破四旧”,寺庙被拆,神像、匾额及文物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是断碑残碣,唯”扶苍山"石匾承载着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市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会桂阳扶苍山研究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娲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称为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桂阳扶苍山研究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伏羲简介</p><p class="ql-block"> 华夏民族人文先祖,三皇之一,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对其有记载,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也是中国古籍记载最早的王,还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p><p class="ql-block"> 伏羲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在音乐上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桂阳扶苍山研究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扶苍山山顶庙联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门联</p><p class="ql-block">女娲补九天福泽万物</p><p class="ql-block">伏羲作八卦道贯千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庙门联</p><p class="ql-block">娲皇搏土生灵性</p><p class="ql-block">羲帝八卦定乾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