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上的酸枣熟了(原创乡土小说连载)[十三]

任永生

<p class="ql-block">(图片原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三十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集市天还没亮,就有人陆续赶来。尽管天气寒冷,但生意人都盼着趁着年前大集,将年货推销出去,毕竟 “钱眼里有火”,再辛苦也要坚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几天,积富和福祥忙得不可开交。合作社抽调了几个能干的人,在乡镇各村集市上摆起蔬菜水果摊。如今的春节与以往大不相同,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丰富多样,走亲访友所带礼品也发生了变化。南方水果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过去北方人难以吃到的水果,如今已不再稀罕。水果有礼品盒包装,也有散装的,过年时谁家不买上几件,花几百元都不在话下。在这人潮涌动的年货大集上,各个摊位都使出浑身解数促销,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委会内,给军烈属、五保老人等发放的慰问品摆放整齐。今天分成两组,鸿业和清明各带一组,按照发放名单,村两委成员分头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大门两侧,以及村里几棵千年老槐树的树干上,还有各个区域的活动场,都挂满了灯笼。广场上,人群中不时传出锣鼓声,《上殿》《花鼓》等曲目接连奏响。年轻人在老者的带领下,学习鼓乐的谱点和敲打技法,大家围在一起,开心地熟悉节拍,这就是农村人过大年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爷的院子里,几个孙子嬉笑玩耍,大婶张罗着和孩子们收拾屋内的床褥。大爷坐在收音机前,听着时事新闻,嘴里还哼着晋南蒲州梆子的腔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智礼,你跟你王局叔联系了吗?寄的东西不知收到没?”大爷问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收到了,爸。王叔说,按照大家商量的,把东西分给了北京农企的几位领导,领导们对咱们的热情十分满意,还让转告大家,谢谢咱们!”智礼回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智礼,我专门挑选包好的酸枣,他们也收到了吗?”大婶关切地插了一句。大爷斜视了大婶一眼,暗自高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鸿业、清明等村两委一班人走进屋内。“智礼哥今年回家过年挺早的。”鸿业说道。“比起往年,今年确实早,挺难得的。”智礼回应道。大爷、大婶一家人示意大家坐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茶几上摆满了瓜子果品,大婶抓起瓜子,热情地让大家吃。“事都办妥了,没有落下吧?”大爷问大家。“都办妥了,就剩您的了。”鸿业指着屋角的东西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京那边的情况要紧抓落实,跟你王局大爷多沟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要加把劲。”大爷叮嘱道。鸿业他们听后,微微点头。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机遇一定要把握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智礼哥,咱们之前说的酸枣加工的事,落实得咋样了?我看咱们每年都有很多次品苹果,卖不上价钱,可以和酸枣加工一并考虑,比如加工苹果汁、酸枣汁,还有果丹皮。”鸿业提起这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错,可以一起做。这样就能扩大生产,进一步推动原产品的深加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了解过,加工机器价格不算贵。食药监督局的产品质量报告及产品合格登记证书,需要生产出样品提交上去,通过质检后才会发放。只要咱们按规章操作,应该没问题。”智礼向大家解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行了,现在先不讨论这个。目前,还是要把西坡地的开发和与北京农企的合作作为主要工作。”大爷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鸿业心里明白工作的重点,只是今天见到智礼,忍不住又问起酸枣加工的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院子里来了一群人,手里拿着钹、铙、锣、鼓,吆喝着大爷一起去敲锣鼓。大伙也一同来到院子里。只见鸿业和大爷接过鼓锤、铜锣,与积富爸等人一起敲了起来,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春节年味越来越浓。今年春节来得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村,谈论着挣钱多少、生活状况、工资发放情况,为来年的生活谋生做准备。同时,人们对村里一年来的变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毕竟故土难舍,能在家乡挣三千元,也不愿在外地多挣千儿八百的。“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之谈。在外打工,要看人脸色,还可能受气,实在不好受。于是,有的人考虑就近打工,去工厂或个体找活儿干,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听说石料厂明年还招人?要是咱们把西坡地转包给农企,那用人的地方肯定不少……”人们议论着明年的谋生之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十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幸福安康、快乐吉祥的春节过后,村里还不时传来孩子们玩炮的响声。正月初二,王局就给鸿业打来电话,告知农企公司会议研究的通知,让村里尽快落实土地承包事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委会里挤满了人,村两委成员、农民代表,以及关心此事的群众都来了。今天的人数比以往多,或许是因为春节大家都在家,也可能是人们开始关心村里的事情了。大家都在议论自家土地的使用情况。村里几户势力较大的家族成员都来了,如贾、尉、赵、卢等家族。以往,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如今从谈笑气氛中可以看出,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这都是基层村干部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赵小黑,你家有多少坡地?”人群中,贾家门内的一个中年小伙问道。“有五六亩吧,以前是按照土地的贫瘠与肥沃情况来分的。”小黑回答后,反问道:“你们家呢?”“我们家就多了,单算我家就有十多亩,再加上我贾大伯、二伯、三伯、五伯、六伯等,我们这个家族就有上百亩。”答话的中年人是贾二娃的哥哥贾大娃。其他家族的人听着、看着这两家人的对话,根据他们的议论方向,判断对自己利益的影响。在多年干群不和谐的斗争中,他们时而倾向这方,时而倾向那方,私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局前些年引进的土地承包项目失败,就与这两家人在村里的纠葛有关。而今天,大家都敞亮起来,相互递烟礼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娃,你家这么多坡地,能向承包商争取个好价格。要是你们赵、贾两家能和承包商谈好,咱村其他人的坡地也能跟着沾光。你们两家跟他们谈吧,我们跟着你们。”旁边一位其他家族的老者说道。另一边,几位岁数较大的长者贾老二、赵老四等人,正和鸿业、清明、大爷在村委会主席台边上嘀咕着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会议由清明主持,鸿业书记发言。他从当前土地承包的经济效益,到以往人们认识上的偏见,进行了详细讲解。大家对以前的失误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王局等人对村里的操劳。鸿业说:“我们把土地承包给农企,既要考虑对方的效益,也要顾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企业发展壮大、取得效益后,自然会回馈乡亲。相信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我们要放眼未来,只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按照村委事先安排的程序,由村民小组与村委逐一签订征用土地协议,村委再带上协议与农企签订合同。程序上实行农企与村委公对公签约,村委对村民小组、小组对个人的层级管理,以便将来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会议进展顺利,达到了理想效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自去年在大爷家商量之后,鸿业多次召开干部会议。目的是先让大家在群众中议论,观察大家的反应,倾听大家的意见。针对个别起不到好带头作用的人,寻找方法做思想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把危害群众利益的不健康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统一认识和思想,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群众。比如贾大娃起初就像前几年一样反对,宁愿让土地荒废,也不愿承包给别人。针对这种情况,鸿业找到贾二娃,贾二娃连骂带讽刺地教训了他一番,他才慢慢转变态度。这不,在这次会议中,贾大娃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其他群众都在观望这几个大户,只要他们同意,其他人也跟着同意,用村里的土话讲就是 “随大绺”(方言:同众人心思一样的干某些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石料厂在村里还要招收工人,如果大家想去,过了初五就到厂内报名。”二娃告诉大家。鸿业紧接着说:“村里该做的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等北京那边的消息了。估计也快了,应该在春节假期后。他们比咱们还着急,说不定还要用咱们的劳动力。有不想再出去打工想法的,做好准备,到时我会及时通知大家。大家还有什么事,尽管说。要是没事,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村民们在团结和睦的氛围中,各自回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十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西红柿产量进入高峰期,各地的西红柿大量涌入县城,对于小县城来说,出现了供需过剩的情况,价格也随之下降。积富和大棚农户们都忧心忡忡,每天望着堆积如山的成熟西红柿,为销售问题发愁。积富想到了清明,凭借清明在省城的人脉,拓展销售渠道应该不成问题。大家催促积富去省城找清明,帮农户卖个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明自从与村民签订完土地征用合同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果品批发公司。对他来说,虽然肩负着村委的主要工作,但自己的公司也不能马虎。生意上的事丝毫容不得懈怠,尽管风云一直在店内坐镇,但一些重要订单和客户商谈,还得他出面。大家都还沉浸在节日的轻松氛围中,他却急匆匆回到公司,筹划今年的发展方向。每天,南方和国外空运的瓜果进进出出,员工们按照订单将货物配送到城市的超市、商铺各个角落,生意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积富一大早坐高铁来到省城,见到清明后,说明了来意。二人坐在办公桌前,清明一边在电脑上查看果品信息,一边拿着手机询问超市、商铺便利店西红柿的零售及批发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后,二人开车穿梭在省城的批发市场、超市、便利店,走访小商贩和个体户,投身到销售推销一线。清明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关系,与客户沟通交流,登记需求数量、价格和质量标准,并叮嘱积富按照商户要求供货。积富通知富祥、赵老四把好质量关,按照订单安排装车,送往省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夜晚的省城,人们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消费成为社会主流。清明、积富、风云和几位主要员工在饭店聚餐。这次积富来省城,算是清明尽地主之谊宴请他。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除了在村里常相聚,在省城相聚还是头一次。清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人情世故,这样做也是为了让积富回去有个交代。这次相聚,哥俩都喝了不少酒,聊起以往的许多故事。风云好奇地打听清明以前的经历,年轻人在谈笑间,分享着彼此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王局从北京打来电话,告知京城农企同意双方协商的合同方案,让鸿业协同镇领导主要负责人去京城签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几天,村里又热闹起来,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土地转让的事。西坡地头多了人们的身影,面对十年九旱的坡地,靠天吃饭收入微薄,按照现在的经济核算,种庄稼甚至还赔钱,每年从承包商那里拿些租金似乎更划算。然而,面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人们心里还是有些不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爷站在窑洞前高处的堰头,望着这片层层梯田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从荒草丛生、荆棘遍野,到开荒扩地,再到互助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生产,直至如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如今,时代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农耕时代逐渐远去,靠个体单纯种地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这一转变终于成为现实。回顾年轻时带领大家的场景,大爷对这片土地的情怀难以释怀。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春二月中午,大爷漫步在西坡的田间小路上,在略带寒意的春风中,迎接一场新的土地变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爷,出来转转?”对面堰头上,羊娃看到大爷,挥手打招呼。“羊娃子啊,好久没见了。年前羊市行情不错吧?”大爷问从堰上荆棘丛中跳下来的羊娃。“还不错,卖得挺好。我爸说,今年再好好放放羊,明年给我娶媳妇就不欠债了。”“那你就好好放,注意别让羊糟蹋别人的庄稼。”“知道了,爷。我爸说,咱村土地都被承包了,到时候放羊恐怕不能这么随便了,人家肯定会管。”“对,往后可不能随便在地里放羊了。要是被人家发现,逮住是要罚款的,到时候可别让你爸来找我。”大爷和羊娃开着玩笑。“嗯,知道了。我要做个好村民。我爸说,您年轻时可风光了,让我们向您学习。还说要是明年羊再卖个好价钱,让您给我介绍媳妇呢,让我好好看管羊。”看着思维不太健全的羊娃赶着羊群渐渐远去,大爷望着这片即将蜕变的初春干旱坡地,陷入沉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