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人个体生命身心发展的第七个阶段:男人女人阶段。</p> <p class="ql-block"> 男性四十九至五十六岁为男人阶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意思是:男性到了四十八岁的时候,进入第七个生长周期,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视力也开始变坏,“四十八,眼晴花”。</p> <p class="ql-block"> 女性四十三至四十九岁为女人(妇女)阶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意思是:女性到了四十二岁的时候,进入第七个生长周期,机体衰退加重,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即手足三阳经脉气机或生物电全虚衰,导致上焦的颜面和脑供血不足,经络气血不能畅通,导致眼睛、耳道、鼻腔、口腔、舌头和各种脑细胞的功能,不能正常的开窍。</p> <p class="ql-block"> 身体机能的衰退,逐渐诱发颈椎病、腰椎病、颈肩综合症等发生,还雪上加霜的导致脑缺氧,逐渐诱发脑神经衰弱、脑组织软化、脑血管硬化、内分泌失调等的病变和颜面枯槁,眼睛的视力也逐渐下降,头发也不同程度出现两鬓斑白。这一阶段,女子开始进入更年期,机体衰退加重,女性特征虽在,但功能减弱甚至消失,是为女人或称为妇女阶段。</p> <p class="ql-block"> 男人女人阶段的身心发展关键期及教育规律。</p> <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个体生命各方面继续维持在“鼎盛”时期,但需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予以正确的自我教育策略。</p> <p class="ql-block"> 一是注意发挥人类社会中流砥柱和楷模的作用。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达到了生物、生理生长和社会心理、道德、人格成熟的和谐一致,即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的状态,上赡养着父母为依托,下抚育着子女为榜样,中间支撑着社会为支柱,这时的生命个体才能真正被称之为“男人”和“女人”。</p> <p class="ql-block"> 这也就是《黄帝内经》将人个体生命生长的这一阶段在男女性别后冠以“人”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承担着这样的全方位责任,男女才有资格能够被称之为“男人”和“女人”。一个人能不能够被称之为“男人”和“女人”,主要不是年龄上到这个岁数,也不是外部教育的结果,而是自我管理约束、自我教育发展的结果,自我进行塑造完善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 二是注意开始养老阶段的准备工作。人在五十岁左右,应做好生命最后三分之一即退休养老阶段生活的规划。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55—65岁为生命安全过渡期,65岁以后,如果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进入生命相对安全期,老年的二三十年反到处于生命的平稳状态。这么长一段时间干什么,则要从五十岁开始进行筹划准备,并一步步去落实。在所从事的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兴趣特长,成为某一点上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是一条捷径。</p> <p class="ql-block"> 这方面可以两位“学术超男”——易中天教授、王立群教授为成功的范例。这两位分别是厦门大学和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退休前后先后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一个“品三国”,一个“讲史记”,结果红遍大江南北,誉满中外。两人的成功,在于各自以所从事的专业为基础,将其中一点兴趣发展为特长,继续着学术青春,并与“养老”阶段发挥“余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三是注意对孩子教育的关键困难期。男人女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生理上进入“更年期”阶段,机体功能的衰退巨变,带来一系列心理变化,易怒急躁,情绪波动大,而三十岁以后才生育的话,孩子这时正在上中学,正处于最难教育的“青春期”叛逆阶段。孩子的“青春期”撞上父母的“更年期”,生命成长中的两个巨变时期重叠,有“问题”的孩子遇上有“困惑”的父母,对处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教育就更加困难了。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这一问题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克服。</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