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1日下午,我到杭州萧山湘湖景区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境内,地处钱塘江南岸,博物馆是在跨湖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该遗址面积近15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和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等珍贵文物。经碳十四测定,跨湖桥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是浙江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跨湖桥文化命名,杭州由此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跨湖桥文化遗址临时陈列馆开馆,将遗址出土文物和独木舟遗迹现场展出,同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始筹建,次年动工,2009年9月28号建造完成,向社会开放,2024年5月,被评为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是从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获得启发,仿佛沉湎历史的一叶小舟正欲划向远方。博物馆外墙采用锈蚀质感的铜质材料,充分展现了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一楼引进项目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 河汾骄子</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 争霸春秋</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 余烈三晋</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  与山西(晋国)有关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  晋楚城濮之战简介</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博物馆展陈分《勇立潮头》、《中华第一舟》、《部落学校》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 湖底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遗址的气候变化</p> <p class="ql-block">  古湘湖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  海水淹没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历史之问,这些问题到后面几个单元看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 生活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河谷村落</p> <p class="ql-block">  聚落选址</p> <p class="ql-block">  村落布局</p> <p class="ql-block">  干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墓葬和道路铺设</p> <p class="ql-block">  湖岸遗迹</p> <p class="ql-block">  农耕生活</p> <p class="ql-block">  稻穗收割</p> <p class="ql-block">  南中国最早的家猪</p> <p class="ql-block">  渔猎采集</p> <p class="ql-block">  采集和储藏</p> <p class="ql-block">  炊煮蒸烤</p> <p class="ql-block">  釜甑飘香</p> <p class="ql-block">  灸烤滋味</p> <p class="ql-block">  原始医药</p> <p class="ql-block">  “草药罐”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 创造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石器玉器</p> <p class="ql-block">  骨角之作</p> <p class="ql-block">  木器与漆</p> <p class="ql-block">  漆弓及粘合剂</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舟、弓</p> <p class="ql-block">  陶与陶艺</p> <p class="ql-block">  皮毛纺织</p> <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 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火的祭祀</p> <p class="ql-block">  抽象的太阳纹</p> <p class="ql-block">  太阳崇拜</p> <p class="ql-block">  天梯纹</p> <p class="ql-block">  形象的太阳纹</p> <p class="ql-block">  “数卦”刻符</p> <p class="ql-block">  刻划符号</p> <p class="ql-block">  “数卦”识读</p> <p class="ql-block">  万物有灵</p> <p class="ql-block">  第五单元 文明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文化在浙江史前文化谱系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文化关系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文化与上山文化</p> <p class="ql-block">  跨湖桥文化与河姆渡文化</p> <p class="ql-block">跨湖桥文化对其他地区及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部落学校</p> <p class="ql-block">  釜、罐、钵、盆、圈足盘和豆</p> <p class="ql-block">  课堂区</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上午,我再次来到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楼引进项目厅,看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精品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  以下内容因篇幅限制省略</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上午到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原址保护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舟 ——跨湖桥遗址独木舟。</p><p class="ql-block"> 根据2009年11月浙江省文物局发表的跨湖桥博物馆楼卫撰写的《“世界第一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及其遗迹》一文介绍,该独木舟是用整棵马尾松加工而成的,残长约560厘米,宽约52厘米,舟体平均厚度2至3厘米,呈东北—西南向摆放,东北端保存基本完整,船头上翘,宽约29厘米,另一端已被破坏。底部和船舷厚度均为2.5厘米。独木舟的周围有规律地分布一些木桩和桩洞,木桩材质包括松木、栎木、酸枣木、枫香木等。舟体东北端底部垫一根未经加工的松树杆横木,中部偏南的底部枕有一块上部平整的大石块。由于在发掘过程中实施原址保护,发掘没有继续,所以舟体底部及木桩的许多情况和数据都无法获得。从遗迹现场分析,木桩是用来固定舟体的,而枕石和横向垫木是保持平衡的需要。独木舟周围有多块席状编织物,经鉴定是禾木科类植物编制而成的。此舟位于遗址第九层,有机遗物丰富,属于湖边堆积性质。由此可以推测,独木舟当时是摆放在湖岸边的,且位置与湖堤走向相同。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及其相关遗迹的发现,将对我国造船史、交通史及世界造船史的研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东西太多了。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成就,从没有间断,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准确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成为铸牢民族认同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在水一方</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作于杭州滨江白马湖和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