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方式和目的。有人为了应试而读,有人为了消遣而读,而真正能够达到读书最高境界的,莫过于“悦读”。悦读,不仅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是带着求知的欲望,是秉承沟通的诚意,是修炼自我的自觉。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读文字”到“读世界”,悦读的境界层层递进,最终指向精神的自由与生命的圆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悦读</b></p><p class="ql-block"> ——写在世界读书日的第二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有朋友问我,读书的三境界中“阅读悦读与越读”,哪种为最,我的回答是悦读。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数量的堆积,而在于"悦读"的达成。</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悦读,是灵魂与文字的共舞,是心灵在知识海洋中的自由翱翔。这种境界,需要我们以赤子之心去追寻,以虔诚之态去抵达。</p><p class="ql-block"> 悦读首先源于发自内心的需要。明代学者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自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却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正是悦读最本真的模样。当我们打开《红楼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强记十二钗的判词;当我们捧起《百年孤独》,不是为附庸风雅而机械翻页,而是因为内心真切地渴望与另一个灵魂对话。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的执着,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痴迷,都是悦读的最佳注脚。这种发自生命深处的阅读冲动,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滋养心灵的甘泉。</p><p class="ql-block"> 悦读更需要带着求知的欲望。钱钟书先生一生藏书数万册,每本书都布满密密麻麻的批注,他曾说:"如果不带着问题读书,就像带着空碗去盛饭。"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态度,让知识真正转化为智慧。当我们读《史记》,不仅要看帝王将相的兴衰,更要思考太史公"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读《物种起源》,不仅要了解进化理论,更要体会达尔文二十年如一日观察自然的科学精神。北宋理学家程颢读书时"见得亲切处,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是这种求知若渴的状态,让阅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知识积累升华为智慧启迪。</p><p class="ql-block"> 悦读还体现在秉承沟通的诚意上。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树摇动树,云推动云,灵魂唤醒灵魂。"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读鲁迅的《呐喊》,若能感受到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若能体悟"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便是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睛。"带着沟通诚意读书的人,总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作者最珍贵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悦读最终要归于修炼自我的自觉。曾国藩每日坚持"读史十页",数十年如一日,终成"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杨绛先生晚年仍坚持每天阅读,她说:"读书好比串门,而且是隐身的串门。"这种将阅读内化为生命需求的境界,让知识不再是外在的装饰,而成为精神的骨骼。当我们读《论语》而知"吾日三省吾身",读《瓦尔登湖》而懂"简单生活"的真谛,读《平凡的世界》而学会在苦难中坚守,便是完成了从"读书"到"读心"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方式和目的。有人为了应试而读,有人为了消遣而读,而真正能够达到读书最高境界的,莫过于“悦读”。悦读,不仅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是带着求知的欲望,是秉承沟通的诚意,是修炼自我的自觉。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读文字”到“读世界”,悦读的境界层层递进,最终指向精神的自由与生命的圆满。当我们以本心为舟,以求知为帆,以真诚为舵,在阅读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时,便真正抵达了读书的最高境界——悦读。此时的书籍,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而是照亮生命的火炬,陪伴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看见更美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宋代大儒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悦读正是这源头活水,它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清澈流动。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重拾悦读的境界,或许是对抗浮躁的一剂良方。当我们真正进入悦读状态时,每一本书都将成为照亮生命的火炬,每一次阅读都将成为滋养心灵的盛宴。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的根本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