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籍老革命丁国鸿

山柏

<p class="ql-block">  在晋西北的青山绿水间,一位宁武籍老干部用一生诠释了革命者的忠诚与担当。丁国鸿(1923-2020),17岁投身抗日洪流,从锄奸斗敌的基层战士到主政一方的党员干部,他的足迹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多个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这位97岁的老人溘然长逝,但其事迹仍如《风雪宁武关》的回忆录般,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一、烽火岁月:宁武抗战的“马前卒” </p><p class="ql-block"> 1940年,17岁的丁国鸿加入宁武县青年抗日游击队。面对日军扫荡,他带领民兵开展“反蚕食”斗争,曾率武工队深夜突袭东寨据点,击毙勾结日伪的二流子葛二金,保护了地下党组织安全。1943年春,他在马仑村组织会议时突遭日军包围,紧急转移党员名册至山沟水洞,最终化险为夷。这一事件被《晋绥日报》报道,成为晋西北隐蔽战线斗争的经典案例。 </p><p class="ql-block"> 在忻县解放初期,丁国鸿任县委书记期间,组织1200余人的基干民兵团支前,运送物资支援太原战役。1948年忻县短暂设市时,他担任首任市委书记,仅用5个月便恢复市井秩序,为解放太原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建设年代:从工业战线到纪检先锋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丁国鸿投身工业建设,任太原重机厂技校党支部书记期间,推动技术革新,培养工人骨干。1980年代调任太原市纪委副书记,以“铁面无私”著称,严查违纪案件,维护党纪权威。离休后,他笔耕不辍,将毕生经历凝于《风雪宁武关》,书中对晋绥边区斗争的细节描写,成为研究晋西北抗战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三、精神丰碑:平凡中的伟大 </p><p class="ql-block"> 丁国鸿常言:“革命者的信仰,就是要在最艰难时守住初心。”1942年他在伤寒病重时,群众冒死送药救治;解放后他坚持步行下乡调研,拒绝专车接送。这些细节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鱼水情深”的作风。其事迹被收录于《红色记忆里的宁武人》,成为宁武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p> <p class="ql-block">结语 </p><p class="ql-block"> 丁国鸿的一生,是“把一切献给党”的生动写照。从宁武山村的贫苦少年到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以行动践行了“壮怀激烈抗敌寇”的誓言。如今,他的故事仍在三晋大地传颂,激励着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山柏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