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903326</p><p class="ql-block">文字:闻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与我同时代出生的人,大多数都有读书的经历。那时候大人对小孩说最多一句话是:都几点了,还不去读书?大人所说的读书指的是上学。那时候的读书即上学,上学即读书。 </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村里有个小孩家里有许多本《三国演义》的小人书,他把这些小人书都装在长方形木匣子里。我每次去他家里,都看到天黑才回家。另外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家里也有许多小人书,但看一本要交二分钱。我曾经看过一本名叫《神灯》的小人书,内容和画面我至今还依稀记得。</p> <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时,我和父亲到镇上办事。经过书店时,父亲进去帮我选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小城春秋》,一本是《人类征服宇宙新纪元》科普书。</p><p class="ql-block">初中三年期间,我读过《小城春秋》《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红旗谱》《苦菜花》《创业史》《子夜》等书。国外书籍有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母亲》。这些书多数是从别人那里借来读的,只有少数几本是自己购买。那本高尔基的《母亲》,是三年困难时期,我把母亲给我买米的几元钱拿去买书。我在《愧对母亲》一文中有过记述。</p><p class="ql-block">在那场史无前例运动期间,我还潜入到学校图书室偷读过前苏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司汤达的《红与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果戈理的《死魂灵》;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简爱》等书。</p> <p class="ql-block">读书让我体会到:在时间长河中,选择好书能够给自己带来新的、有启迪意义的人生教材。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书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更准确认识外部世界、人的灵魂和思想境界。阅读书籍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当代作家池莉说过:“阅读的目的不为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通过阅读可以与智者交谈、与伟人交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我毕业时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山区带薪插队劳动。在两年多时间里几乎没读过一本书,也找不到书可读。然而,我之前所读过的那些文学作品,仿佛已幻化为一位深邃、睿智的岁月长老,把我在特殊年代里所经历的坎坷和磨难,都丰盈成对生活的感悟与宽容。而镌刻在记忆深处的那些文学人物形象,我从他们身上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坚韧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被分配到一家重点企业工作。当时运动尚未结束,工厂文化和娱乐生活几乎空白。没有图书馆也没有阅览室,只有通往厂区门口的大道边上,一排有玻璃窗的宣传栏里装几份报纸。我经常在下班之后到宣传栏前看报消磨时光。</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我鬼使神差写了一篇反映本厂青年工人精神风貌的散文《青春篇》。同宿舍的一位工友看后帮我寄到省报社。没过多久,厂部宣传科召集各车间宣传报道员会议。会前宣传干事问我最近有无向省报投过稿?这时我隐约感觉到文章发表了。投稿时我用笔名,但笔名前面单位是真实的。会后我到厂门口传达室拿了一份当天报纸,在文学版面上看到我的习作。这是我二十多岁时在省级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习作。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出现在报纸上时,心里似乎有一股难以言状的兴奋。然而,今天当我重温这篇习作时,深感文章稚嫩。当时没有稿费,报社寄给我一本《鲁迅杂文书信选》以资鼓励。书的扉页上有报社的红色印章。这本书我至今还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不久,我接到省杂志社编辑部的通知,去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省文学创作学习班。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有二十多人。参加学习班的大多数学员,后来都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作品。有些学员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傲人的建树,而且在文化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有任地区文化局长的;有任市文联主席的;有任杂志社编辑的。</p> <p class="ql-block">我专业对口后,由于工作需要,转向专业方面的探讨与写作上,没有在文学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退休后,因有较多空闲时间,除了看书外,我重拾旧笔,尝试写些短文聊以自娱。当我闲赋后的第一篇习作《榕树的怀念》在当地纸刊发表后,激起我潜在的写作热情,以致几年来陆续写了一百五十多篇。部分习作还被报刊编辑抬爱而发表。</p> <p class="ql-block">“笔墨久悬长吟苦,文章刻意寸心知。”虽然我的文学写作道路并不长,发表的文章也不多,但对写作的艰辛还是深有体会的。写作除了勤奋和执着外,最重要的是天赋。正如一位作家在《作家是怎样“写”成的》讲座中所说的:“要想把作家写成,需要做到五凭。即凭天赋、凭意志、凭博学、凭观察、凭时间。”我深知自己缺天赋、无博学、少意志,文学基础差,以致至今仍是一名文学门外汉。也许,以上种种也是给自己少壮不努力寻找借口而已。</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读书日》的今天,我把以上这些往事和遗憾写出来,不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也是为了告诫自己:文学之路极其艰辛,没有坚实文学基础和写作天赋,没有执着坚持与艰辛付出,切莫去圆文学之梦,切莫去做空头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