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让蜻蟌走进大家视野)

美丽!湿地!

作者  薛美丽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这些小昆虫走进大家的视野里。它们与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与我们人类朝夕相处,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它们。这是我在4月里记录的蜻蟌。 宽带溪蟌,束翅亚目(豆娘)溪蟌科的中等溪蟌,海南特有种。栖息于开阔的低地至森林高低的清澈溪流和河边附近的林地中,分布十分广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种。宽带溪蟌在海南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00年,由英国蜻蜓学家Willian Forsell Kirby发表了14种海南蜻蜓,其中就有记载,1924年,由H.Campion对其进行了描述。 宽翅方蜻,一种体型比较小的蜻科物种,如图所示,雄性的复眼颜值很高,亮蓝色,像蓝宝石💎,这让它成为蜻中的“显眼包”。除了腹部两侧有四对儿大小不一的斑块外,就是尾部上方具有一对儿椭圆形的斑块,这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另外就是它的后翅,除了翅痣附近是透明无色外,其他大部分是浅琥珀色所覆盖,所以,很好辨认哟。 亚洲秘蜻,中等体型的蜻科,我喜欢它红色修长的腹部,分布在2-8腹节,腹部末端就是黑色,这是我认识它的主要标识。还有就是它绿色和蓝棕咖色相间的复眼。 蓝环舞蟌,不清楚它在海南的记录,可查的资料很少,这是我在一个保护区的一个溪水边枝条上拍到的。它的整个腹部呈现出黑灰白相间的状态,很像竹子。它的翅膀🪽纹路丝滑透明,与体色融为一色,飞翔时翩翩文雅,关键是很稳,这张是我用手机拍的,当时几乎都挨着它了,它也不飞走。 “未熟的雌性” “未熟的雄性” “成熟的雄性” “未熟的雌性” “年轻的雌性”杯斑小蟌,非常细小的小豆娘,大概也就2厘米左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外表差异还是蛮大的,刚开始我还以为不是一个物种呢。上图那个胸部、面部和脚脚程白色粉霜的就是成年的雄性。红色😍呢是年轻的雌性,也就是美少女,到了年老色衰时就变成了橄榄色。是不是特有趣儿啊? 褐斑异痣蟌,一种体型不大,但脾气不太好的一种蟌,有时候它们还自相残杀,捕猎时动作迅速敏捷。大多数雌雄长得都差不多,肩上面和两侧蓝色或者绿色,尾部一般为蓝色。但是雌的还有另外一种颜色,就是胸部和腹部腹基是橙色,尾部末端没有蓝色。我去认识它一般就看主要部位,有时候拿不准时就去对照图鉴,查看细节。 <br></br>黄狭扇蟌,体型中等大小,上面两图都是未成熟的雄性黄狭扇蟌,整个腹部都是白色,我这个月整理的图片里还没拍到成熟的个体,后面拍到或者整理出来会陆续展示出来。 蓝额疏脉蜻,一种体型不大的蜻科物种,色彩还是蛮鲜艳的,这图是一只雌性个体,整体给人的感觉就黄色和黑色相间,尾端黑色,腹部中间两侧🈶四对儿比较显眼的黄色斑块。雄性与雌性外表差别还是蛮大的,后续整理或者拍到再叙。 赤斑曲钩脉蜻,是一种雄性通体鲜红色为主基调的蜻蜓,翅基红色,翅脉红色。雌体则是通体以黄色为主基调,脾气有点不好,喜欢驱赶其他蜻蜓。 纹蓝小蜻,体型很小,据说是全国的蜻蜓物种中体型最小的蜻蜓之一,上面两图是上雌下雄,特征差别一目了然,雌性黑黄相间,雄性成熟时被蓝白色粉霜覆盖。 黄翅蜻,体型不大,上图为雌性,通体黄褐色,翅膀上被大面积的橙色覆盖,这个特征比较显眼。 这只蜻蜓我拿不准是不是黄翅灰蜻?还请看到此文的专业蜻蟌专家老师给与指导,以上如有不对的地方,多多指正。我也是刚开始关注它们,好多物种都拿不准,拍一只去认识一只,对比着图鉴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随着对它们的了解,发现它们越来越有意思,特别是看到它们的行为,似乎想象到与我们人类一样,有情感,有故事……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SnqY15cymqY2toO6dN1T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