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渔舟唱晚(陕西)</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1356056</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河南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 在黄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伊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之上,1400年的时光雕琢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奇迹——龙门石窟。这座横跨北魏至北宋十四个世纪的石刻艺术宝库,以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时空长廊,诉说着中华文明与佛教文化的深刻融合。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龙门地区的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大卢舍那像龛,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造像风格多样,北魏时期的造像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佛像面容清瘦,身姿修长,服饰飘逸。到了唐朝,风格转变为“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佛像更加丰满圆润,神态慈祥庄严。其雕刻刀法细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线刻、平雕等多种技法,将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等刻画得栩栩如生。 </p> <p class="ql-block">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洞内佛龛造像众多,且多有题记,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p> <p class="ql-block">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历时24年才建成。洞内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