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半山吟风话梅园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  杭州半山,我下榻之处隐匿着一座满是诗意的吟风梅园。趁着闲暇,我信步踏入其中,才惊觉这座园子声名远扬,是闻名遐迩的打卡胜地。</p><p class="ql-block"> 半山,旧称皋亭山。南宋宁宗皇帝曾在此御笔题书,又因山腰留存娘娘庙基而备受瞩目,后定名为半山。它宛如一道屏风,扼守交通要道,与黄鹤山、临平山并称杭州城北三山,千百年来静静守望。</p> <p class="ql-block">  半山地区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仿若一部厚重史书,满是故事。明代,“皋亭积雪”位列湖墅八景之一,“半山观桃”成为杭人春日赏花的传统习俗。到了清代,皋亭桃花更是跻身湖墅三胜,这里留存着帝王将相的足迹,传颂着名人雅士的诗文佳作,承载千年风华,无愧杭城胜地之名。</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园门,一座巍峨石牌坊便映入眼帘。牌坊正额“香萦襟袖”四字笔力苍劲,似有暗香随风萦绕。两旁楹联古朴典雅,内柱联写道:“皋亭祭善神,念品比玉妃恩施黔首;梅苑盎春意,问几生修得一半勾留。”外柱联则是:“仰止念文山,一种风神昭正气;行而咏梅圃,万株雪骨犹清芬。”这些楹联不仅镌刻着梅花高洁之姿,更颂扬了文天祥的铮铮风骨与半山娘娘的慈悲善举,入园伊始,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放眼牌坊两侧,皆是梅树。虽值晚春,花期已过,眼前景象却令人称奇。这里的梅树以主道为界,一半红叶、一半绿叶,界限分明,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奇异画卷。</p><p class="ql-block"> 原来,吟风梅园占地约10830平方米,栽种567棵梅树,涵盖红梅、绿萼梅、垂梅、美人梅、宫粉梅等9个品种。按叶色区分,红叶多为美人梅、朱砂型梅,绿叶则多是绿萼梅或果梅。每一棵梅树都像是一位沉默的文化使者,静静诉说着梅的故事,共同构筑独特的文化景观,为社区增添浓郁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这里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致。500余株梅花在暖阳轻抚下热烈盛放,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如霞,将整个园子装点得如梦似幻。微风拂过,花枝轻摇,暗香悠悠飘散,让人仿若置身诗意梦境,这处景点因而得名“古梅问道”,似乎能在梅花的荣枯间,探寻到生命与自然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梅花,自古便是高雅清直、刚正不阿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人言志抒怀的寄托,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从梅花顽强的生命力中,我们能深切领悟人、自然与生命的意义,接受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洗礼,体悟艺术生命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翻开中国文化史,画梅咏梅的经典之作俯拾皆是。在吟风梅园,设计师以梅花为灵感,借台阶与耐候钢斜面墙巧妙搭配,种植特色梅花,打造出香气四溢的景观。园内遍植梅花,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的梅文化园林体验,从梅文化延伸至生活意境,构筑诗意园林生活,让每位游客都能在梅香中寻得心灵的宁静之所。</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赏梅佳处,更是亲子游玩的理想之地。孩子们在烂漫花海中嬉笑追逐,尽情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们天真无邪的身影与盛放的梅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温馨治愈的画面,任谁看了都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仿佛时光都在此刻定格,只留下美好与纯真。</p> <p class="ql-block">  吟风梅园内,塘河杨柳依依,河道纵横交错,这里还是连接半山至打铁关的水上交通码头。码头边,一座小亭轻盈而立,亭上楹联写道:“星汉垂空成万家灯火,虹桥映月看两岸风光。”亭内陈列着“半山故事”图片介绍,静静诉说这片土地的往昔岁月,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半山的人文历史。</p><p class="ql-block"> 半山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半山泥猫、半山立夏习俗、灶头画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半山观桃也被列入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半山人民的智慧与记忆,是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牌坊外明园路上的廊棚亮起绚丽彩灯,如梦似幻。远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上,那座可与西湖雷峰塔媲美的仿古楼阁——望宸阁,也亮起灯火。这座位于海拔280米凉帽尖山顶西侧、高42米的南宋式样楼阁,静静俯瞰着吟风梅园。在昂首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它是否也在感慨:“浩荡东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见证着岁月变迁,却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半山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