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路老衔之二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道里区的新阳路,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头道街是安道街,这大概便是安字片的首衔。新阳路的第二条街是安顺街,被新阳路分隔为东西两侧。在安顺街西面,有一家湖南人开的理发馆,我们叫它“剃头棚”。这家店面积不大,约有二十平方米,是苏式建筑,进门需要上几个台阶。店主是我的长辈,他个子不高,说着一口湖南话。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听不懂他说的话。每次剃头都是父亲带我去,给店主一张理发票。那时候单位发福利,理发票与洗澡票是常见的福利。理发票的面值是三角五分,小孩理发是二角钱。店主每次都会找给我父亲一角五分现金,父亲道谢时得大声喊,因为店主耳朵有点聋。</p><p class="ql-block"> 店主不仅理发技术好,还会接骨。邻居家孩子摔断了胳膊,都会去找他,他从不收费。即使是半夜敲门,他也会毫无怨言地起来帮忙。在这条街上,只要提到“聋大爷”,没有人不知道他。</p><p class="ql-block"> 在新阳路东侧的安顺街,有一处奶站,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开始营业。这家奶站不零售牛奶,而是将上千瓶半斤装的玻璃瓶牛奶批发给来上货的人,再由送奶人一一送到订奶人家。他们总是在用户上班前就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杂院里有一个姓袁的人家,院子里存放着很多送奶的手推车。袁奶奶是一个小脚老太太,走路很慢,但非常勤奋。她家院子里除了存放手推车,还在窗前的一块地里种满了花,那些牵牛花开得非常好看,像一支支小喇叭。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时常会去摘花,被袁奶奶发现时便撒腿就跑,但她总是慈祥地喊:“慢点跑,别摔了”。她的慈祥和慈善的声音,至今让我难忘。</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记忆,总是在不经意间浮现,那些温暖的面孔、熟悉的场景,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