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景】走进江夏(之二)诗颂英雄中山舰(225)

上川

<p class="ql-block"> 中山舰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订购的,1913年完工返国,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中山”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名舰:1915-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首创义举,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中山舰于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中被日军击沉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水域。</p><p class="ql-block"> 中山舰(永丰舰)由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清廷派往监造的大员李国圻、郑贞能技术娴熟、督造有方,使该舰建造周期大为缩短,不到一年便竣工下水,造价为68万日元。该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13.5海里/小时。有主副炮8门,满员编制138人。整舰比例适中,造型优美,是一艘颇具实力的新式军舰。</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四月廿二日</p> <p class="ql-block"> (1)贺中山舰打捞成功</p><p class="ql-block">革命英雄永丰舰,八门大炮气昂昂。</p><p class="ql-block">广州搭救孙文出,武汉增援敌寇惶。</p><p class="ql-block">征战廿年立功大,沉浸半世见国強。</p><p class="ql-block">如今一跃三千丈,同享絲絲暖阳光。</p> <p class="ql-block"> 打 捞</p><p class="ql-block"> 1986年,湖北省文物部门提出打捞中山舰的动议。</p><p class="ql-block"> 打捞出水的中山舰残骸</p><p class="ql-block">1987年,江苏省要求将中山舰送回南京陈列。</p><p class="ql-block">1988年5月,南海舰队潜水员找到中山舰沉没的方位。</p><p class="ql-block">1991年,广东省表示愿将中山舰“接回娘家”。</p><p class="ql-block"> 1994年4月3日,潜水员在舰尾左舷摸到了铜牌上凸起的“中山”二字。</p><p class="ql-block">1995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在国务院授权下,批复由湖北省组织打捞。重庆打捞公司承接了这项工程。199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时,中山舰打捞工程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舰上清理出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各类文物三千四百多件,在中国各地展出。</p> <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主导建设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后,清朝政府再筹巨款重建海军。</p><p class="ql-block"> 1910年7月,满清海军大臣载洵、海军统制萨镇冰以特派专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经清廷批准,分别向英、德、美、意订造军舰18艘。其中向日本订造的有两艘,名曰“永丰舰”“永翔舰”。</p> <p class="ql-block"> (2)贺中山舰修复成功</p><p class="ql-block">扶正除邪廿五年,闭关修道万多天。</p><p class="ql-block">醒来已是辉煌世,挂镜帖花迎圣贤。</p> <p class="ql-block"> 建造入役</p><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1912年,军舰竣工下水,袁世凯执掌的北洋政府付清了造船的余款。</p><p class="ql-block"> ‘1913年春,永丰舰竣工后,由李国圻任管带(航渡指挥人,也就是现在的“船长”),带队回国。船只于1913年1月11日上午启航,1月15日下午到达上海吴淞后,驶入江南造船厂装备起来,1月20日完成全部交接。</p> <p class="ql-block"> (3)中山舰纪念园</p><p class="ql-block">金鸡湖上气昂昂,雄舰升锚欲启航。</p><p class="ql-block">指向牛山陪故友,迎来盛世见朝阳。</p><p class="ql-block">曾经鏖战和平保,现在宣传祖国昌。</p><p class="ql-block">游客缅怀群烈士,胸中激荡本难忘。</p> <p class="ql-block"> 技术特点</p><p class="ql-block"> 而且就是做完之后都不行了,这种包括国外的都是后来有的就做完以后不能再用。~“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一艘炮舰。它是1910年由清朝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在日本长崎三菱工厂订造、李国圻监造的。</p><p class="ql-block"> 舰上可装煤150吨和淡水16吨。舰员为104人。造价为68万银元。</p> <p class="ql-block"> (4)【正宫.塞鸿秋】中山舰</p><p class="ql-block"> 反袁卫国前途亮,拥孙护法丰收旺。孙文蒙难军船上,“广州定难”中正妄。支持武汉尚,沉沒金口壮。一艘雄舰多豪放。</p> <p class="ql-block"> 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1915年,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总统职务,企图复辟帝制,改元洪宪。孙中山立即发布《讨袁檄文》,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号召各地起义讨袁。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等,率领永丰、海新等主力舰,在上海通电起义,加入到孙中山领导的护国军行列。</p> <p class="ql-block">  (5)瞻仰中山舰遇难者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每步贤贤向上晞,逢层静静远思旂。</p><p class="ql-block">根根龙柱撑天宇,道道寒光射敌机。</p> <p class="ql-block"> 参加护法</p><p class="ql-block">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执掌北京政权,成立了北洋军阀政府,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发动领导了护法战争。1917年,孙中山与章太炎、陈炯明等人乘舰从上海南下广州,同时,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南下前,孙中山会晤了海军总长程璧光,制定了海军南下行动计划。8月5日,程率永丰等10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9月10日,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程璧光为海军总长。</p><p class="ql-block"> 1917年12月,琼州矿督龙济光被段祺瑞收买,攻占雷州半岛,威胁广州。孙中山急令永丰等舰赶往琼州海峡,切断龙济光军的海上运输线。20日,永丰等舰在阳江海面截获了龙济光军6艘运兵舰及一个营兵力,缴获了大量军械。23日,又在海上俘获龙济光的平南舰。</p><p class="ql-block"> 1918年1月5日,永丰等舰在程璧光率领下,开抵海口秀英炮台海面,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秀英炮台及军事设施,配合陆军,歼灭了龙济光军队。永丰舰冲锋在前,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得到孙中山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 (6)金口牛头山</p><p class="ql-block">震鼓铄金昂首牛,英灵相伴守龙舟。</p><p class="ql-block">炎黄子嗣需牢记,一寸江山也不丢。</p> <p class="ql-block"> 孙文避险</p><p class="ql-block"> 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其部下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化装逃出总统府,在舰长冯肇宪的护卫下,登上永丰舰。从6月16日到8月9日,孙中山在舰上饮食起居,发出指令,之后退居上海。1923年,孙中山夫妇再度登上永丰舰以示对救驾的感激。</p> <p class="ql-block"> 永丰易名</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由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同时,还将香山县命名为中山县。</p> <p class="ql-block"> 东征平叛</p><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在广州叛乱。4月,广州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迁至“中山”舰办公。11日,“中山”舰护送廖仲恺从市区到黄埔军校。当晚,在廖仲恺等指挥下,广州军民即向滇、桂军阀发动总攻,“中山”舰等海军舰艇发炮掩护陆军攻占敌军阵地,迅速平息了杨、刘叛乱。后来,“中山”舰在第二次东征叛军陈炯明残部和南征陈的部将邓本殷的战役中,都立下战功。</p> <p class="ql-block"> 中山舰事件</p><p class="ql-block">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零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4日那天,中山舰在武昌金口镇附近水域与日机遭遇。当日机进入军舰火力射程,舰长萨师俊一声令下,所有枪炮一齐开火,日机见状爬入云端,顷刻不见踪影。下午3时整,6架日机从空中直扑过来,对中山舰轮番轰炸,将右舷炸出一个大洞。</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24日那天,中山舰在武昌金口镇附近水域与日机遭遇。当日机进入军舰火力射程,舰长萨师俊一声令下,所有枪炮一齐开火,日机见状爬入云端,顷刻不见踪影。下午3时整,6架日机从空中直扑过来,对中山舰轮番轰炸,将右舷炸出一个大洞。</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