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怎么样的一种情节,会把那么多吧咤风云的豪杰人物纠合在一起?灵犀相通,心手相连!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岁月缘分,让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容纳了这么多豪杰倜傥、这么多风流韵事。当看到这幅凝聚着岁月风雨,满目沧桑近代画作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时,我一下子明白了。</p><p class="ql-block">画上亦书亦画,是典型的日本明治时代文艺风格。充满文人雅士气息的书法与松竹梅绘画,笔墨安详里有一种骨血相融的至正至纯的寂静,而全无浮浪狂野之态;也唯其这样简静率真之气息,才见乱世出英雄的真实可信,此昭如日月照诸文武兼备之人——</p><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画作居中者,是长三洲大师题写的二大隶书“烟霞——三洲居士”,他还画了三棵正茁壮成长的幼松;接下来便是日本幕末至明治时期的幕臣,高桥泥舟与胜海舟、山冈铁舟并称著名的“幕末三舟”,在画作上题写书法,其中高桥泥舟还用浓淡笔墨画了一株梅花,朵朵梅花高低错落有致,有的俯仰怒放,有的含苞待放;接下便是日本有栖川宫炽仁亲王题字,和日本书法大师岩谷一六题写的“奇句忽然天外得,高群吟起老龙听”和日本第一首相伊藤博文画的《竹石图》。</p><p class="ql-block">如此众多显赫的文坛大师与杰出文化政治人物一起吟诗作赋、合作的书画《岁寒三友图》,实属罕见也十分难得,也让人们窥见到他们的在那个时代留下的珍贵笔迹,和文人逸士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是一幅寻常艺术书画作品,但因为有了如此众多艺术大师与政治人物的合作一起,读之赏之,自然就有一段令人感叹不已的人间情话与人文逸事。这种的岁月留下的书法画作就变得意味深长,自有一种逸气弥漫与隽永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现在,让我们沿着画作上的翰墨香浓,掀开这一层红尘人事与画外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三洲(1833年—1905年)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书法家、汉学家,被誉为“明治书道泰斗”。其书法以继承中国王羲之与颜真卿风格为特色,结体清秀且蕴含刚健之气。</p><p class="ql-block">长三洲本姓长谷,出生于日本丰后(今大分县),是诗人长谷梅外之子,师从著名汉学家广濑淡窗。幕府末期曾参与尊王攘夷运动,明治维新后历任文部省、宫内省要职,并担任明治天皇的书法导师。</p><p class="ql-block">其书法风格融合中国唐代书风,以“浑成之笔,结体清秀”著称,兼具王羲之的飘逸与颜真卿的雄浑,形成“隐然不可侵”的独特气韵。代表作《三体千字文》体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与创新。</p><p class="ql-block">长三洲在日本历史地位崇高,与成濑大域、吉田晚稼等并称明治书法大师,著有《三洲居士集》。琴甫书堂评价其“学识诗画亦我邦文苑之北斗”,凸显他在日本文化界的综合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山冈铁舟(1836-1888)是精通剑术、禅修、书道的日本近代伟大之人物。他对于日本禅之道的修炼所带来影响巨大,也一直伴随着山冈铁舟的一生。铁舟也因此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幕末的剑豪禅师。</p><p class="ql-block">山冈铁舟是促使日本完成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型的重要人物之一,对日本社会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据载,1888年,山冈因病去世,明治天皇得知大师去世消息后,特别要求让山冈的棺木在皇宫外停留片刻,亲自目送山冈远去。</p><p class="ql-block">岩谷一六(1834年-1905年)又名岩谷修,号一六居士,日本明治时期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在近代日本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也是渡日大书法家杨守敬的得意门生。</p><p class="ql-block">明治24年(1891年),他就选为日本贵放院议员。明治13年(1880)杨守敬渡海来日。杨守敬的到来,极大地拓宽了岩谷一六的艺术视野。岩谷一六后来的作品,如碑刻和残断的金石气息浓重,书风个性鲜明。</p><p class="ql-block">从他们“笔谈”的内容来看,杨守敬与岩谷一六的交流非常广泛,涵盖了笔法、墨法、书写纸张的选择、碑刻的临写、碑帖的版本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包括古钱币、印章等领域的探讨,这无疑对岩谷一六的艺术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胜海舟(1823年一1899年),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时代初期的政治家、旧幕臣中的代表人物和开明派、幕府海军的创始人。通称麟太郎,后自称安芳。与山冈铁舟、高桥泥舟并称“幕末三舟”。历任外务大丞、兵部大丞、海军大辅、参议兼海军卿、元老院议官等职。</p><p class="ql-block">有栖川宫炽仁亲王(1835年—1895年),号霞堂,出生于京都,皇族。他是当时有栖川宫家出生的第一位王子,有栖川宫第九代亲王。任陆军大将,近代日本帝国陆军创始人。曾经担任明治政府总裁、元老院议长、参谋本部长。“甲午战争”中任日军大本营参谋总长,策划了侵略中国和朝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藤博文(1841年一1909年),日本长州 </p><p class="ql-block">(今山口县西北部)人。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日本第1任、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还担任过日本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官至从一位、大勋位、公爵。</p><p class="ql-block">伊藤博文亲自策划了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甲午海战中,攻占威海,并掠取台湾的作战方针就是由他提出的。</p><p class="ql-block">伊藤博文还主导了《马关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底本及其苛刻条款由他圈定。</p><p class="ql-block">在1895年4月17日,日本与清朝在马关的春帆楼上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要求清朝支付两亿两白银的赔款,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伊藤博文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角色和影响,使得他成为中国人痛恨的对象,他的行为被视为对清朝的极大羞辱。</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伊藤博文对日本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是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使日本人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政治和平演变,民众得到日益扩大的参政机会。</p><p class="ql-block">纵观伊藤博文一生,其东亚政策的核心放在朝鲜上,所以也引起朝鲜爱国人士仇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受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终年68岁,死后日本政府为其举行国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的书画传统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唐宋至元明时期,其艺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伴随着对中国书画文化的吸收、模仿与本土化改造。这种关系既体现了东亚文化圈的共性,也反映出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独特创造性。</p><p class="ql-block">日本明治时代,是日本近现代最鼎盛的时期,无外侮无内患,那个时代的文人也元气饱满,襟怀落拓,心无去境离国之悲。文脉诗词也是那样清明爽丽,文人与政治人物附至风雅、浅酌低唱,也似是为浪人墨客般萧洒放逸。仁人志士与墨客刀客反映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亦是他们的真挚情感与性情流露,一个个也像个威仪武士,像儒雅的文人,也像嬉皮浪人一样,长发飘飘,把头一扬,自高自大,也自嘲自讽地说奉旨填词,写诗作画自是“白衣卿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幅《岁寒三友》,既是日本从中国书画传统文化艺术吸收精髓的体现,从中可以领略到日本书画在保持中国核心美学范畴(如气韵、骨法)的同时,通过对材料敏感度、空间构成意识的强化,完成了从“唐样”到“和样”的蜕变。让我们可以窥探到明治时代的日本艺术风貌,</span>他们也算是那个闲逸飞扬时代的一点叛逆、简淡处的一抹亮色。他们刚肠似火,却色笑如花,于澎湃的时代是一曲别调的点缀,让世人平添了许多风雅俊赏的谈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谷雨于厦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欣赏: 《岁寒三友》長三洲、 岩谷一六 、伊藤博文等合作,尺寸67x135厘米,纸本绫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span class="ql-cursor"></span>感谢有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路同行!</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