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东双塔村范街有一棵古槐。</p><p class="ql-block">暮春的一个上午,我们几人相约来到该村。将车停在双塔镇卫生院前,向南望去,只见一棵古槐傲然伫立在平坦的水泥道中央。</p><p class="ql-block">走近细观,但见古槐树皮粗糙,纵横交错的纹理,宛如岁月镌刻的深深印记。出于好奇,两个成年人手拉手伸展双臂,却难以将其合围;树干中空,看样子,树洞内或可容纳一位中等身材的成年人藏身。</p><p class="ql-block">抬首仰望,微风轻拂下,古槐舒展枝叶,恰似一位历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长者,在挥舞着双臂,向世人昭示着它青春不老的风采。每一片叶子,都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起,村民们将这棵古槐奉若神明,视其为长寿的象征。人们为它看似健壮的身躯披上红袍,在其高高的枝条上挂起一盏盏红灯笼,树干南侧搭建起小庙,庙前摆放着铁质的长方形大香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其它重大节日,这里便香火袅袅,叩拜祷告者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西侧的民房,是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仿佛在特意为古槐增添几分古朴与沧桑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我们瞪大眼睛,绕着古槐转圈,试图解开它的树龄密码。见此,村里的老人连连摆手,声称从未有人前来认定过古槐的年龄,不仅他们不知晓,就连故去的上辈老人也不知此树高寿几何。</p><p class="ql-block">站在树下,我暗自思忖,眼前的古槐,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疾风骤雨,目睹过多少次日出日落,至今,宛若一位慈祥的老者,仍默默守护着自己生长的土地。无论见证了多少世事变迁,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它那繁茂的树冠为人们遮风挡雨,带来清凉与宁静。</p><p class="ql-block">这棵老槐树不会忘记,上世纪30年代初,就是在范街这块土地上,诞生了鸡泽县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和第一个中共党支部。</p><p class="ql-block">东双塔一带,地处鸡泽县西南部,东临旧滏河(今留垒河),西为洺河、沙河古道。这里沙地多,土壤贫瘠,若逢雨水丰沛,洪水常常漫过大堤,淹没农田,冲进村庄,使良田农舍陷入一片汪洋。如果哪一年雨水稀少,则会导致土地干裂,禾苗枯死。所以,以往人们称“小河西”这一带十年九灾、村民们靠天吃饭,确为实情。</p><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东双塔村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人们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地主豪绅鱼肉百姓,军阀土匪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在死亡线边缘。</p><p class="ql-block">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31年7月,在永年省立十三中就读的东双塔范街青年田仕周,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鸡泽县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田仕周入党后,根据直南特委指示精神,回村开展革命活动,在农民中秘密发展党员。至1932年初,田仕周已介绍田登龙、田国宝、范孟喜、田登禄加入了党组织。不久,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他们在村里组建了鸡泽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p><p class="ql-block">1933年2月,直南特委成立中共永曲鸡联合县委,田仕周任联合县委委员。</p><p class="ql-block">1935年春季,田仕周在曲周县城参与组建“农民研究社”,发展党的组织。秋季,他又在鸡泽县城“无线电收音所”内主持成立“民星社”并任社长,编印刊物,进行革命宣传。</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战地总动员鸡泽县委员会”在鸡泽县城成立,田仕周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鸡泽县抗日武装部队“八路军东进纵队第三支队第七大队”(亦称“县大队”)成立,田仕周兼任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鸡泽县工作委员会建立,田仕周任书记。</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中国共产党鸡泽县委员会成立,田仕周任书记。此后,他又调任永年县担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田仕周及其建立的鸡泽县第一个党支部,如同星星之火,使得鸡泽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渐成燎原之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已成为领导鸡泽县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得解放的核心力量。</p><p class="ql-block">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人正如一棵棵大树,为人民遮风挡雨、阻拦风沙,保障和平和宁静,带来幸福与安康。</p><p class="ql-block">天近中午。即将告别古槐时,我们的心中满是不舍与留恋。但我们相信,这棵前人栽植的古槐,将无惧风雨,继续守护着这片古老又充满生机的红色热土。而我们这些享受着其福荫的后代人,也应责无旁贷地把这棵古槐保护好,使其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