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第14章!

金桥书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b></p> <p class="ql-block">【原典】</p><p class="ql-block">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患:担忧。2.位:职位、官位。3.立:自立、立身,学有所成、德有所立。4.莫己知:别人不知道自己。5.求为可知:即先求自己能够有所立(为人、为学、为官而能自立)之才德。可知,就是自己有什么可以被人知道的,此处是先反诸己身,讲求自己之实学。</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孔子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要担忧自己怎么立身。不要担心没人知道我,要寻求自己有什么可被人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拿道家的话来说: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这是很难的成就。上古之人首在立德,后世则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只讲功业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退隐的老子,后世儒家尊奉为“素王”的孔子。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p> <p class="ql-block">《论语注疏》曰:此章劝学也。不忧爵位,但忧其无立身之才学耳。不忧无人见知于己也;求善道而学行之,使已才学有可知重,则人知已也。</p><p class="ql-block">《荀子》曰: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p><p class="ql-block">张栻曰:“患所以立”“求为可知”,皆为己者之事也。立,所以立其身也。“可知者”,实之在己者也。若有患其位与人莫己知之心,一毫之萌,则为徇于外矣。……君子为己之学,盖可知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经典指导生话:</b></p><p class="ql-block">不怨天不尤人,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自己,苦练内功, 增强才干,增加能量、提升层级与格局,做个智慧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