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铜鼓造型外观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环路11号,占地130亩,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兼顾对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p> <p class="ql-block"> 全国56个民族。广西少数民族比较多。</p><p class="ql-block"> 广西主体民族是壮族,人口约1482万,占广西总人口的33%,也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广西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是:1壮族、2瑶族、3苗族、4侗族、5仫佬族、6毛南族、7回族、8京族、9彝族、10水族、11仡佬族。</p><p class="ql-block"> 其他民族成分:广西还包含汉族、满族、蒙古族、白族、藏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成分,但汉族为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广西总人口的70%以上</p> <p class="ql-block"> 广西铜鼓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 1历史渊源:广西铜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古代骆越人(壮族先民)创造,最初是炊具铜釜演变而来,后发展为礼器、乐器及权力象征。早期铜鼓东传至滇池,形成石寨山型等特色类型,东汉至唐代达到艺术巅峰。铜鼓在古代是权力、财富和吉祥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与鼎并称“北鼎南鼓”。现存最早的铜鼓(云南楚雄万家坝遗址)距今约2700年。</p><p class="ql-block"> 2艺术特征:铜鼓多为圆形,鼓面中心凸起,边缘装饰青蛙(象征多子多福)、乌龟(代表长寿)、云纹等图案,线条流畅且富有民族特色。铜鼓采用分段铸造法,表面纹饰通过模具雕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p><p class="ql-block"> 3权力与财富的象征:铜鼓是古代统治者权威的象征,常与鼎并列使用。拥有铜鼓可称“群情推服”,是权力与财富的代名词。铜鼓与舞蹈结合,形成“铜鼓舞”,通过集体舞形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舞步刚健,情绪饱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4广西现存铜鼓数量最多(超600面),种类最全(涵盖北流型、灵山型等8种),且分布广泛。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近350面,是国际上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博物馆。铜鼓作为“活化石”,既是历史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通过博物馆陈列、民族节庆等方式延续其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壮族文化展:聚焦壮族历史、服饰、节庆等。</p> <p class="ql-block">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p> <p class="ql-block">农具家具</p> <p class="ql-block">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都出自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民族服装</p> <p class="ql-block">乐器</p> <p class="ql-block">手工艺</p> <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系统展示铜鼓的起源、铸造工艺及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鼓面蛙饰</p> <p class="ql-block">铸造铜鼓</p> <p class="ql-block">瓷</p> <p class="ql-block">广西菜还真是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装修特色显明,跟藏族特色有的一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