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老君山、洛阳牡丹园

书虫琴迷(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古号“景室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区,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海拔高达2200米,相对高差1400多米,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也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早晚温差大,雨量充沛,季节干湿分明,日照时数和无霜期均短。老君山以中低山夹河谷地貌为主,主体山脉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具有明显的阶梯状。经过多次造山运动之后,长期的河流剥蚀作用最终造就了现在老君山的地形地貌。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至此归隐修炼。北魏时期,统治者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李耳,同时开始修建山顶的太清观。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赐名本山为“老君山”。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老君山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朝拜胜地,每年四月初八前后,都会组织规模浩大的老君山古庙会。老君山古庙会,也可称为老君山四月初八古庙会、十方院庙会,现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洛阳牡丹为中国河南洛阳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地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总面积的80%以上为丘陵、山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适中,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洛阳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中国隋朝时期,鼎盛于唐朝时期,在宋代名扬于天下。发展到现代,洛阳牡丹不仅在原产地中国广受欢迎,更传至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多个国家。</b></p> <p class="ql-block"><b>老君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抗日战争的时候,日军在中国到处侵略,搞破坏。1938 年,日军从亳州往西打到鹿邑县,离县城差不多 3 公里的地方停住了。日本指挥官一看,旁边有俩高大建筑,左边是县城东南的城墙角楼魁星楼,右边就是老君山。</b></p><p class="ql-block"><b>日军不了解当地情况,打仗又紧张,以为这俩高大建筑是国民政府修的作战工事。为了占住这俩战略高点,控制周边局势,指挥官就下令炮轰。谁知道,这一轰就轰出了一件特别神秘、让人想不通的事儿。</b></p><p class="ql-block"><b>接到命令的炮手是梅川太郎,他赶紧调整迫击炮,对准目标就开炮。第一炮就把左边的魁星楼炸得粉碎,日本兵都欢呼起来,士气高涨。</b></p><p class="ql-block"><b>梅川太郎看第一炮中了,很得意,马上把炮口转向更高的老君山。可奇怪的是,这一炮出去,没听到爆炸声,现场气氛一下就不对了。梅川太郎以为是偶然,又装炮弹打了第二炮,结果还是没声。他连着打了十二炮,那些炮弹就像没了一样,全都没爆炸。</b></p><p class="ql-block"><b>梅川太郎在中国打仗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慌了神,周围的日本兵也你看我我看你,很无奈。指挥官气坏了,觉得梅川太郎没打好,一脚把他踹倒,自己操起迫击炮,朝着老君山打了第十三炮。大家都捂着耳朵等,结果还是没爆炸,整个日军队伍都吓傻了,站在那儿动都不敢动。</b></p><p class="ql-block"><b>后来他们去看,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寺后墙和柏树上有 12 枚炮弹,还有一枚在老君台西侧。有两枚炮弹穿过大殿山墙,一枚卡在大殿内西侧绳子上,一枚落在老君像前。当时大殿后面还有两间小屋,是老君炼丹房,里面堆满了黑色炸药,只要有一枚炮弹爆炸,炸药肯定跟着炸,那后果不敢想。城墙东边的魁星楼一炮就倒,老君山挨了 13 炮却啥事没有,肯定不是炮弹的问题,这奇怪现象把日军吓得不轻,也很疑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