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红岩嘴的传说和来历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红岩嘴位于嘉陵江畔,因地质为侏罗纪红色页岩,土地呈红色,且地形看似一个延伸至江边的“嘴”型,故得名“红岩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岩嘴还与一位名叫饶国模的开明进步老太太有关。20世纪30年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饶国模,在此开办大有农场。1939年,这位开明进步的老太太将红岩村的土地、房屋提供给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使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栋草房原为大有农场工人住宿,后来成为培训干部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栋楼房就是饶国模女士的故居,一直保留着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故居楼内办起了饶国模女士的纪念展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柳亚子韵(饶国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头日常笑语哗。英雄灌溉自由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待到春光及夏雨。请君快饮胜利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弃樗材附骥尾,牺牲一切哪顾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朽木难雕皆琢器,诲人明心月竞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饶国模,宇范英(1895--1960年),重庆大足县云路(今国梁镇)乡人。早年就读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受其胞兄饶国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影响甚深,思想进步,主张男女平等,经济独立,实业教国。二十年代未期,变卖家产创办大有农场于重庆红岩嘴山谷之间,经数年苦心经营,花果满山,林木繁茂,成绩斐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岩女杰立山间,梅蕊凌霜志愈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羡朱门金玉贵,甘倾家业铸烽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暗夜提灯照前路,孤身擎起一方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道巾帼无铁骨,汗青长记此芳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民族寇深祸急之时,饶国模就赋诗言志,高吟出“他年凯旋高歌时,红岩即是你人家”的无私情怀。解放后,將其夙愿变成了现实:1950年7月1日,饶国模向党献上了一方鲜红丝绸,上面工整的毛笔楷书写着“……特将重庆市红岩村内房屋两大栋,果园一幅,连同地皮一千方丈敬献我人民政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九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当时的重庆市市长陈锡联亲笔签发政府批文,接受饶国模的无私捐赠给国家的红岩村前中央办事处房屋两幢及周围园地一千方丈及伏元寺周总理 父亲墓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邓颖超同志说:“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的红岩哟!”正是饶国模毁家纾难、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中国革命史上才有了“红岩”这座光芒四射的丰碑。1985年邓颖超最后一次重返红岩村,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关于“红岩精神”的题词。饶国模的名字,也同这红岩丰碑一起永载史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6年5月,南方局和办事处迁往南京之前,董必武为感谢饶国模八年来对南方局和办事处的热情支持和无偿帮助,赋诗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居停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邓頴超与少年李鹏在红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饶国模故居再向前走一段路,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旧址门前。1939年夏,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迁入此处办公,到1946年5月为止。该楼看似二层,实有三层。底楼为公开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二楼是秘密的南方局机关、负责人以及中共代表的办公室兼卧室,三楼是机要科和秘密电台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会客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和办事处的负责同志在这里会见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宣传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争取他们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支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会计室和处长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国民党当局的“溶共、防共、限共”政策下,南方局和办事处的经费十分困难。会计室的工作人员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节约开支,保障了南方局和办事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初期兼新四军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与国民政府军政当局保持联系,进行各种具体事项的交涉和办理,为延安筹措经费,买购物资和输送人员等。同时还要掩护和隐藏南方局机关,完成南方局交办的各项任务,负责南方局的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办事处办公室和电台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经国民政府有关当局允件设立的、办事处与延安党中央及各地保持通讯联系的公开电台。1943 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时电台被无理查封。此屋还曾作过小卖部,办事处生产合作社也曾设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救亡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召开大会,传达党的指示和政策,集中学习,发言讨论以及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办事处亦常在此举行有重庆各界人士参加的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与集会。在礼堂未建成以前,办事处的文艺晚会都在这里举行。故又有“俱乐部“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医务室和女工作人员住宿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办事处医务室有医生和护士各一名。同志们的一般病痛可以不出去治疗。抗战期问,药品奇缺,医务室自己动手配制一些药剂。有时医务室还能做接生等简单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和办事处有不少女同志,她们在红岩恋爱、结婚、建立家庭、有了孩子。随着孩子的逐渐增多,办事处借用饶国模的房子办起了托儿所,女同志们轮流照看。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组织部负责人钱瑛办公室和青委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室主要为南方局党务研究室主任、后期组织部负责人钱瑛的办公室和住室。此外,薛子正、李金德、刘光等人也曾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成立之初,下设青年工作委员会,1940年改称青年组,隶属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先后是蒋南翔和刘光。青委直接指导了国统区大后方的青年学生运动,还负责總辑《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团结争取了大批进步知识青年,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干部和专门人才,且直接组织和领导了国统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特别是有力地推动了胡世合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 年至1946年5月,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秘密身份常驻重庆红岩,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周恩来常在此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安排布置有关工作和撰写《新华日报)等重要文章、著名的“千古奇冤”一诗就是在这里写下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叶剑英、吴玉墇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若飞、秦邦宪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40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室先为组织部工作人员办公室。1942年10月至1943年6月,林彪赴重庆谈判期间在此办公和住宿。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此室为毛泽东警卫人员住室。1946年3月,叶挺将军获释后,一家人亦在此短期居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工作人员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办公住宿条件十分艰苦,无论负责同志或一般工作人员,均是办公室蒙兼作卧室。办事处同志不仅参加了大樓的修缮,还开荒种菜,修建球场,挖掘水井、防空洞,发扬延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秘书办公室和宣传部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先后在这里工作过的有宋平、罗青、李少石、陈家康、朱汉民等人。秘书办公室的工作十分繁杂,既要负责起草公文、函电,还要翻译整理对外宣传资料,抄写刻印各类公文和传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处先后是宣传都和统委下属的经济组办公室。宣传部长先后由南方局常要凯丰和董必武担任。实际工作由许涤新负责。他同时任经济组组长。负责接集、研究大后方经济状况,对经济实业界进行统一战线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胡志明主席办公室、妇委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 、1940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两次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妇女工作委员会(后改为妇女组,隶属统委) 主要在城内曾家岩50号办公,为便于工作,在这里也没了一间办公室。卢竞如、张晓梅、张月霞、张玉琴等人曾先后在此办公和住宿。邓颖超在红岩时亦在此办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办事处食堂和厨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办事处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伙食标准都一样。当时人员最多时近200人,厨房的工作人员精打细算,周密安排,保障了南方局和办事处工作的顺利开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旧址简设出奇兵,一盏明灯暗夜擎。</p><p class="ql-block">每向虎穴争寸土,敢教倭寇梦魂惊。</p><p class="ql-block">红岩翠柏英风在,青史丹心浩气横。</p><p class="ql-block">莫道硝烟消散尽,长缨在手卫和平。</p><p class="ql-block">红岩村里忆当年,革命风云卷巨澜。</p><p class="ql-block">先烈热血洒疆土,英雄壮志凌云天。</p><p class="ql-block">红旗招展迎风舞,战歌嘹亮震山川。</p><p class="ql-block">今朝游揽旧地处,豪情满怀颂先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