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身心危机

方圆fg

<p class="ql-block">我在高一时,曾体验过抑郁的情绪。我从书上偶尔看到身体长某种病的症状,感觉自己有这种症状,越感觉越像,怀疑长大病了。我因此情绪低落,课间经常独自悲伤难过。同学和我说话,我懒得理她,心想我快要生病了,还管你这些事,连发脾气、吵架的能力都没了。虽然我的情绪抑郁着,但正常上学,有可能学习效率轻微降低。两个星期后回家,奶奶领着我让村里的女医生检查了一下,说没有病,我当即恢复了正常。</p><p class="ql-block">青春期容易出现身心危机。一是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随着生理发展的加速和性成熟的加速,会出现诸多心理生物性紊乱,表现出的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以及全身酸痛、精神不振或其它疑似症状。这些症状多半都是功能性紊乱所致。由于对生理变化的不适应,往往把生理发育上的协调和功能性紊乱等感觉作为严重疾病加以反应,导致对症状的过分夸大,乃至造成情绪紧张和焦虑。严重的心理生物性紊乱会使一些人感到难以忍受而影响学习和健康。二是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青春期发育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少年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认识到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安全的度过青春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拒绝上学不是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当你听到有人说“拒绝上学不是病”时一定会问:那“拒绝上学”是什么?答案是:拒绝上学是某种(些)心理障碍所导致的社会功能受损,确切地说是一种症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答案是从央妈嘴里说出来的,很通俗但很权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权威的答案暗含着的意思是:一个孩子拒绝上学并非主观意志所为,而是无奈或无能之举。这就像一个孩子的腿断了,不能跑不能跳甚至不能走,不是这个孩子不想而是根本就做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读不懂央妈这个暗含的意思,那是蠢;如果不认可央妈这个暗含的意思,那是坏。在这里,“蠢”和“坏”是对一种客观现象的描述,尽管不是褒义,但也没有多少贬低色彩。当自己的孩子拒绝上学时,很多家长的确是既蠢又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心理障碍也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内隐的心理障碍就是当事人自己感受到的痛苦,外显的心理障碍就是社会功能受损。有些人内心的痛苦很强烈,但社会功能却未受损或者受损较轻,仍然能够正常地工作和学习;有些人则相反,尽管内心的痛苦不强烈,但社会功能却受损严重,根本就无法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患有心理障碍时,到底是这两种当中的那种情况,与这个人所患的心理障碍的性质有关,也与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凭我的直觉,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障碍以病态的焦虑为主,这个孩子会有极度痛苦的焦虑体验,会有精神运动性不安,会有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但是这个孩子可能能够做到像其他孩子一样按时上学和放学;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障碍是以恐惧为主,无论是恐惧学校这个环境还是恐惧学校里的某(些)个人,这个孩子可能首先受损的社会功能就是上学;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障碍以抑郁为主,其社会功能的受损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尽管抑郁程度很轻但是拒绝上学,有的尽管早已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却从来没有落下一节课,其中的心理动因特别复杂,比如有个重度抑郁且数次自杀未遂的孩子就跟我说:“我死也一定要死在学校里!”这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不是说,能够上学的孩子就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较轻,拒绝上学的孩子就一定心理问题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症状都是在个性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比如我们俩都得了抑郁症而且严重程度相同,但你是个外向的人、我是个内向的人,别人会发现尽管相较于自己,我们俩在抑郁后都话少了,但是你和我比较依然话要多一些。同样,患有焦虑、恐惧、抑郁的孩子,也会因为个性不同而表现出是否上学、能在学校坚持多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一个孩子而言,对学习的兴趣或动机是其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和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孩子,在患有抑郁症后尽管都有学习兴趣的降低,但是那个原来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可能会坚持上学,而那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孩子则会拒绝上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