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分会简讯(2025年第5期 /总第84期)

古月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里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奠定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分会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研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抗战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时,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分会理事一行,怀着崇敬与追思之情,来到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研学。这次参观主要是反映史料的展览馆和指挥部所在的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938 年夏,粟裕、陈毅、张鼎丞分别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相继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统一领导第一、第二支队和苏南地方抗日武装,至次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及其主力渡江北上。在这期间,陈毅、粟裕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指示,并从苏南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党的三大法宝,创建、巩固和发展了以水西村为指挥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在我党史、军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时任新四军第二团团长、开国中将王必成曾说: “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展览馆形如“N4A”中“N”和城墙的结合,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我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一踏入大厅就有种气势如虹的震撼。展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新四军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姿、与百姓并肩作战的画面、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景。每一张照片都让我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热血与激情。展馆陈列的一件件实物,更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锈的枪炮、破旧的衣帽、简陋的生活用品,都是当年新四军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见证。展出旧照片和实物上详尽的文字解说,如同历史的叙述者,叙述指挥部的组建过程、发展历程以及辉煌战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参观过程中,年轻且专业的女讲解员充满激情。特别是提及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像涓涓细流,滋润我们的心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旧址群是江南地区抗战时期的重要指挥中心所在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它保存了众多与新四军相关的建筑设施。这些建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新四军的作战、指挥、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我们重点参观当时设在“李氏宗祠”中的司令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李氏宗祠又名“光裕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一座中式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古朴与典雅。祠堂共三进四厢二十五间,当年陈毅、粟裕在此办公兼住宿。新中国建立后,部分被拆除,或地震中遭破坏。1984年4月25日,遵照粟裕意愿,他的部分骨灰敬撒在司令部旧址后天井内。同年9月,旧址按原貌全部修复。在新四军时期,李氏宗祠就是指挥作战的核心区域,是将领们谋划指挥战事的场所。我们所见一切,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辉煌历史的见证,是新四军英勇抗战历史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崇敬、缅怀,久久难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即将结束参观旧址时,我们一行人站在粟裕及夫人骨灰墓碑前,缅怀并敬献花圈。一些人久久不愿离开,为的是在自助摄像机上与有关场景合个影,有了“我是新四军”,才了却心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这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激励情怀,传承精神,贡献力量。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