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慈影,摇曳在故乡中堂的旧梦。

张有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观音慈影,摇曳在故乡中堂的旧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河湟煊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23日有幸亲切拜读了北京一位美篇作者(阳光丽人)老师写的关于《观音普萨赞歌》的文章,很受启发和温暖。读后忽然之间想起来一件事,三十年前我家里也供奉一幅观音菩萨中堂。前年我同学李俊义新宅落成布置客厅向我问哪里有买的观音菩萨中堂画,我查阅相关资料给他介绍了二幅我认为比较好的中堂,让他选择敬请供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此我脑海里浮现出了八九十年代老家中堂悬挂观世音菩萨画及两幅对联的往事。对联是这样写的: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座上慧风生。这幅画,就像是一位无声的守护者,静静地陪伴着我们一家,见证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这幅中堂画我记得是1988年夏天从湟中县新书店里买回家的,中间是一幅普萨画像,两边是一幅对联。在新华书店我便被这幅图作深深的吸引。挂在家中画中的观世音菩萨慈眉善目,手持净瓶,微微低垂的眼眸中透着无尽的慈悲与祥和。她的身姿轻盈飘逸,仿佛随时都会从画中走出,去拯救世间的苦难。在她的身后,是柔和的光晕,如同佛光普照,给人一种温暖而安心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相关资料中记录,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她以救苦救难为己任,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迷茫的人们指引方向;又似温暖的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栖息。每当我凝视这幅中堂画,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敬意和亲切感,仿佛菩萨就在身边,默默地庇佑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日常生活中,这幅中堂画也成为了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画作,更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过年时,家人会格外用心地擦拭画框,让菩萨的形象更加清晰明亮,仿佛是在迎接新一年的福气和好运。长辈们也会借此机会,向晚辈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和教义,传承着善良、慈悲和智慧的品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有一次,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心情低落至极。回到家中,我不自觉地站在了中堂画前,静静地凝视着菩萨的面容。那一刻,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我的内心,让我原本烦躁不安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调整心态,重新鼓起勇气去面对困难。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境,都会来到中堂画前,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对于这幅中堂画的意义,不同的家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爷爷认为,它代表着家族的信仰和传承,是我们家族精神的寄托;爸爸则觉得,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心怀善念,多做善事;而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在我孤独、迷茫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的观世音菩萨中堂画,它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我们家庭情感的纽带,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将继续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见证我们家庭的成长和变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它会一直守护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与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历史资料中介绍,观世音菩萨的起源,观世音菩萨,作为佛教中备受尊崇的菩萨之一,其起源故事和信仰内涵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起源传说经典中记载,观世音菩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悲华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生中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长子不眴,他在宝藏佛前发愿,若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忆念他、称念他的名号,即为其免除痛苦烦恼。宝藏佛为其授记并命名为观世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民俗传说中除了佛教经典的记录,观世音菩萨的起源还伴随着丰富的民俗传说。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原是一位国王的女儿妙英公主,她天资聪颖、极具慧根,从小便尊重佛法、孝顺父母。由于她抵死不愿出嫁,最终被父亲放逐,孤苦伶仃地浪迹天涯。这段经历使她对人间的各种烦恼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成为慈悲的化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男性到女性化的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菩萨的形象逐渐女性化,并成为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形象。女性化的观音菩萨形象往往被描绘为一位温柔慈悲、面容慈祥的中年妇女,身披华丽的衣袍,头戴莲花宝冠,手持莲花或净瓶,座于莲花宝座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间信众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内涵主要体现在慈悲与智慧两个方面。据《妙法莲华经》记载,只要众生在痛苦中呼唤观音菩萨的名号,她便会闻声而来,伸出援手。这种慈悲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的救助上,更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的关怀和救赎上。同时,观音菩萨也具备无上的智慧,被赋予了多种化身和法门,以适应不同众生的需求和因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菩萨的信仰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人们常常会向观音菩萨祈求保佑和庇护,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力量。此外,观音菩萨的信仰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观音菩萨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综上所述,观世音菩萨的起源既包含了深厚的佛教经典背景,也融入了丰富的民俗传说,其形象和信仰内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