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退休了,从忙忙碌碌到突然静下来赋闲在家精神上感觉既郁闷又烦躁,好像被遗弃了总有种失落感。白天不愿出门,晚上想东想西夜夜无眠,导致全身疲惫浑身酸痛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尽管自由自在没有一点压力,可就是觉得太无聊没意思。如此这般下去,不知道自己会变成啥样子,是否能患上抑郁症都不好说太可怕了。可又能干什么呢?这个年龄颈椎腰腿都有毛病,既不能做家政也不能站柜台,哪有轻松的工作可干?老公说慢慢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权当提前进入了老年期要不咋办?说来也巧,有一天在家看倪萍主演的电视剧《月嫂》,老公说哪有那么巧的事尽瞎掰。我说怎么没有,要不怎么叫无巧不成书。对了,女儿高元身上就有。他说那你就写下来,反正在家闲着没事当个活干不挺好的嘛。我哪有那个水平。不一定非要发表写着玩儿呗。之后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又一个辗转无眠的夜,忽然想对呀,不妨试一试不管写个啥样有事做就行。可写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写写发生在女儿高元身边的一些巧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5年女儿高元在北京首师大刚上大一,我有时会去动件车间找孙玉华玩儿,一来二去就和坐她旁边的王玉华认识了,巧了两人同名不同姓。她俩会问大学里的一些人和事,后来得知王玉华的女儿曲重阳在二中大实验班上高二,对大学生活很是向往。有一次高元在ABC做兼职参加了一档中央新闻台录制的节目有可能播出时,王玉华说:太好啦!我一定要看,千万别忘了告诉我播出时间。节目是在2006.10.14日晚上10:15分播出到11点结束,好多朋友都看了。节目由董倩和阿丘主持的《人物新周刊》特邀嘉宾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董倩说:“大家都知道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一般人都看不懂,我这里有篇文章下面有谁想上来读一读,然后回答两个问题的请举手”。当时台下举手的人不多高元又在坐前排。巧了,董倩把她请上台了。文章是《文化苦旅》中的片段,两个问题高元回答得都很好,余秋雨先生很满意,并使节目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晚我激动得一夜没睡太高兴了,高元能跟这样大师级的学者零距离接触交流真是太幸运了。第二天上午王玉华说她和女儿曲重阳一起看的节目高元真棒!还说曲重阳理科胜过文科。我说她俩正相反,高元文科胜过理科,平常就喜欢看书。这事给她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科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眼到了2007年高考填报志愿了,王玉华说曲重阳想去北京又不敢报,老师说今年济南和青岛两地的生源考得比烟台好,如果都报北京就怕扎堆录取不了怎么办?我说:不可能吧?像曲重阳的成绩高出分数线四十多分不报太可惜了,老师是保守型求的是升学率。而咱们是我心所向一定要去,不然会后悔的。接着她问我北科怎样?我说有句话说得好,清华北大钢老三,北科的前身就是北京钢铁学院。后来曲重阳如愿以偿去了这所大学攻读数学专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寒假除夕在婆婆家包饺子,高元说年后有同学聚会,她婶婶一听说:哎呀,差点忘了,我的学生曲重阳打电话说请我去参加她们的聚会呢!我赶忙问,她是你的学生?对呀!初中在我们华侨中学,小女孩很聪明长得也秀气,个头比高元稍微矮一点。你认识她?我说太巧了,她妈跟我同在手表厂。王玉华知道后说:真是太巧了,缘分啊!后来她俩顺理成章成了好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高元就要考研究生了,她想考对外汉语。为此要跨校跨专业难度很大,可这是她的梦想。当时高考没敢报怕录取不了。现在尽管是当下最热的门类,也一定要搏一搏,不然会遗憾终生。就在她坐车去北语的路上看到了北科大学,两校离得很近。真是喜出望外,曲重阳说:中午你过来吧,可以多休息一会儿,要不回首师太远了。高元求之不得当仁不让,你说够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玉华 曲重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道高分录取后,高元想去北语看看,可苦于不认识人没法去,我当时在工作室说有谁认识北语的人就好了。科长刘建华一听,说她有个亲戚在北语后勤部,不知道能否帮上忙,好几年没联系了,可能儿子有她的电话回家找一找再说,别报太大希望。我说太好了,肯定能找到,天助我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尚英很热情地引领高元到处转了转,并介绍了该校及相关专业课的一些情况,最后说,如果你能到张旺熹教授门下当弟子那是再好不过了,一般人都求之不得,大名鼎鼎啊!至此高元记住了这个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学就要分导师了,学校是双向选择,既学生按顺序写出三个导师的名字,然后导师再选学生。高元想写不写张导呢?写,肯定不行。他就像天上的月亮,够不着也得不到,望尘莫及呀!不写又觉得不甘心。又一想不写白不写,写了就多一次机会,管它呢,反正写上不吃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科长刘建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后大部分同学都开始忙着找人托关系,希望自己能从师名门,为今后的前途交一份最好的答卷,有一个好的人生。可不知为什么高元却无动于衷,尽管她很想到张导门下,可又觉得那是个梦,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怎会落到她头上?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是妥协也是自我安慰。几天过去了,同学们的心都忐忑不安没有着落,唯有高元不慌不忙镇定自如等待着导师的认可和选择。然而你猜怎样?导师打电话叫她去办公室面谈。真的假的是否搞错了,这会儿高元的心开始不安了,带着一颗激动而慌乱的心走进了办公室。接下来通过与导师的对话,她悬着的心慢慢地放松下来,但还不知结果怎样。在连续两轮的面试后终于有了答案——高元获胜。真是意外惊喜,喜从天降啊!她立刻打电话告我激动的声音都变了。我当时激动的心也是热血沸腾恨不能为你欢呼,为你骄傲,为你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在北语学习一年多之后,2010.10.22日,高元发短信说导师要来烟台鲁东大学讲座,时间很紧就三天,告我们不用跟导师见面,发个短信问候一下就行了。我们认为既然到了家门口哪有不见之礼,即使导师再忙面见十分钟总可以吧?于是晚上我俩坐公交车去了一看大横幅才知道,原来是鲁东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好不容易等到了张教授,我们的会面共二十分钟,其间我曾问他为何选中的高元。他说:一个跨校跨专业的高分公费生,一个有品德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还有她的长相带有古典之美,秀而不俗,娇而不腻,美而不艳,聊天对话比较投缘吧。我们的谈话非常轻松愉快,教授一看就是那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的儒雅之士。这次见面让我很感动连着兴奋了好几天,高元能跟这样的名导做学问是她的幸运更是福分。衷心祝愿她前程似锦,平安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硕士毕业与导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昆明开会与导师巧遇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学院领导和恩师洽谈合作意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综上所述,这些事能说不是机缘巧合吗?我坚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美好的巧事等着她。最后想说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愉悦之情。回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哭也好笑也罢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人生虽坎坷,毕竟欢乐多。希望每个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刚退休回家的女性朋友,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美好的大事小情,抱有对生活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人生理念,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好模式,多一些快乐,少一点烦恼,一路顺风顺水,好运都来光顾,记住时光记住爱,活出自我,活出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于2011.4 首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