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23日,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是依托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汉三遗址”…古汉台、 拜将坛、饮马池组建的群落式博物馆。古汉台相传为汉王刘邦驻哔之地,被视为汉代基业的象征,经过历代修葺,成为聚集南北风格的高台园林,素为汉中胜景。拜将坛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昭示着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博大胸襟。饮马池又名“东湖”,相传汉王曾饮马于此。汉中市博物馆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园林景观为一体,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级级旅游景区。拥有馆藏文物近万件,尤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驰名中外,开辟有汉中历史文化(文物)、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汉中开汉业、韩信生平事迹、汉中旧影、汉中近代革命史迹等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原名天汉楼。民国七年,经道尹张士秀主持重修后命名为望江楼。高19米平面呈八字形,分为上下三层,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望江楼因势而起,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此登高眺远,被誉为</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秦地南来第一楼”,</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成为汉中的一道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铜钟…明代。通高158厘米,底径75厘米平口微敛,略呈桶形。钟钮由翻卷缠绕的双龙构成,造型优美。钮下有覆莲座。钟身由袈裟纹分隔为八块,上面四格内铸有飞天,手持花束,吴带当风;下面四格内铸有瑞兽,翻滚舞动,形似狮子。民国《续修南 郑县志》载:“古铜钟,昔在北门关帝庙内, 其上无铭,而刻镌极其精巧,盖明瑞王宫中物也。前道尹孙荫移悬南城门楼上。前镇守使管金聚又特为建亭置镇署内,大书‘古钟’额以志之”,后来移于城北天庆庵。1961年移至古汉台建亭陈列。此铜钟在造型上遵循了南方钟的规范,构图上吸收了北方钟的纹饰,博采南北之长弥足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鼓,“月台苍玉”又称“月台碧玉”。“月台”,是古代汉中府署大堂前方突出之平台;“苍玉”,是一块硕大碧玉雕凿而成的形如鼓、如础、如古代容器的石雕艺术品。宽肩,鼓腹,腹下收为圈足,有两处人为的切削面,腹周镌有四个兽面耳饰,表面纹路繁缚,整体造型庄重沉稳,优美古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木牛流马模型,木牛流马是诸葛亮为解决北伐战争中的粮草运输难题而设计制造的运输工具,为中国古代机械、交通史上的重要发明。从文献记载看,木牛流马应是用于不同道路状况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输工具,且木牛先于流马而发明。木牛适合于较为平坦的道路运输,载重量相对较大但速度缓慢;流马更适合于峡谷栈道,载重量相对较小但速度较快。虽然《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陈寿编定的《诸葛氏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详细记载了两种工具的形制、部件和尺寸等内容,但具体制作技术失传,也没有任何实物和图像传世。因此,有关木牛流马的具体结构、样貌以及如何使用,一直是一个谜团,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高祖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史记·淮阴侯列传》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信被拜为大将后,首先统帅三军</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b><span style="font-size:20px;">攻取了关中;继而北征东进,逐鹿中原,百战百胜,从军事上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因此</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在这块史称"天汉"的大地上,胜迹历历,史册辉煌。栈道千里,汉水东流,人们从这里进入巴蜀,走向长安;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生生不断。闻名遐迩的历代遗珍,广泛分布的各代遗址,成为这一方水土的珍贵宝藏。造型独特的陶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宝相庄严的佛教造像等,它们反映着物化的历史、衬托出先民的智慧、更代表着这个城市难以褪却的底色和文化源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摇钱树,青铜质地,魏晋时期随葬明器,组合件,由主干、枝叶构成,耸立于一砖型底座上,2000年出土于宁强县阳平关镇,现藏宁强县文管所。通高114.2厘米,宽87厘米,总重11220克(含底座)。树杆浮雕五组佛像,由下往上依次排列,个个慈目微笑、双手合十、盘腿叠加、憨态可掬。树冠共分8层,由下往上一至六层每层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出一枝,树枝造型由钱币与龙头、凤尾组合而成;第六层两侧枝叶各挂各挂一只小猴,第七、第八层均呈单片叶面状。树杆与树枝连接处均有榫卯接口、可拆卸、易组合。摇钱树是古人追求财富和吉祥,乞求灵魂升天、长生不老的通天神树。因为挂满钱币,宋代以后,被通称为摇钱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载历史的碑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是汉人,我说汉语,我写汉字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强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非常重要的一个重镇,那就是汉中。这儿的山水都成了历史,都经过了历史,而这些历史都成了我们民族的故事。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己的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了一次家”。……余秋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