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2025年4月22日,临高县加来中心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们与书籍共赴成长之约,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阅读素养。<div> 在主持人刘汝婷老师的殷切话语中,活动逐渐拉开帷幕。</div> 读书分享(一) 主讲人邢洁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她近期阅读的《云边有个小卖部》这本书,书中作者以自己亲人的故事为原型,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想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这是邢老师从书中摘录而来的一句话,她感悟道:故乡是我们悲伤痛苦时的避风港,故乡是我们生长和生活的地方,故乡是有我们亲人和爱人的地方。忙碌时,我们总以为那些人一直在,时间还有很多,但是相遇与离别,明天与意外随时会来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点滴幸福,积攒前行微光,能在孤独时陪伴前行,让我们不再害怕就足够了。 读书分享(二) 陈焕叶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大家推荐这本陈震老师的经典书籍《做温暖的教育者》。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div> 陈老师分享了她的读后感悟: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br></div> 读书分享(三) 陈秋华老师带来的是于永正所著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让读者对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br><div> 陈老师的推荐理由是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喜欢学生的老师会自然流露关怀,用真诚的情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能力。</div> 书中于老师的教育小故事,值得我们去反复研读,他宝贵的经验、处理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不过,更需要的是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总结,书写出我们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的精彩故事!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br> 读书分享(四)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div> 为此,孙素嫄老师分享的是《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div>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作者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div> 孙老师娓娓道来:这本书带给我成长,让我在教学道路上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其实,不管你从事的是何种专业,适当安排时间阅读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或许生活中的诸多琐事,我们可以在书本中,在前人的智慧中,在字里行间找到了问题的答案。<br></div> 读书分享(五) 庞少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她的推荐理由是,本书是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这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br> 李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br> 结语 活动最后,陈赛芳主任做出小结: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老师们多从书中汲取的智慧运用到实践中,以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深刻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在书海遨游,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br> 书香满校园,智慧伴成长。加来中心学校语文组将继续秉持“深耕科研沃土,赋能教育创新”的理念,带领全体师生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