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良方 鳝血滴耳

山溪小舟

<p class="ql-block">  “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农民不管农活的轻重,不分白天黑夜,田间地头,借星光顶骄阳,总把自己浸泡在满身的汗水里——这是1995年汉源农村农民不误农时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幼秧刚栽完,寸水管秧,水田每天定要去看管;地里的清粪干粪都要备足,玉米苗才能移栽:生活要好过,必须去挣钱,背煤炭上石灰窑,背石灰出窑,父亲都是一两百斤的背子,一背接着一背。毕竟已经66岁年纪,头发早已花白……五月最后几天,他先是牙疼,吃了些零药,转而耳朵痛起来了。痛着痛着,半边脸就肿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看到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连叶子烟也抽不好,家里人无不心疼。星期天一早我陪他去九襄镇看病。我想用自行车搭他,他说会把耳朵抖得痛。我只能依着他的速度,下坡过河,走过弯弯的羊肠小道五六公里,才到了镇上。早就听说九襄大桥头下去,大路边有家高级医师门诊点,好几个有经验的退休医师聚在那里,不但望闻问切得心应手,还中西结合妙手回春。</p><p class="ql-block">‍ 大约上午九点半,我搀扶着父亲坐进了汉源县中医院高级医师门诊点。一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瘦,比父亲稍微年轻一点,名叫李蔚的医师接待了父亲。李医生和颜悦色,平静地询问父亲的病情。他是河南开封人,父亲听不清的询问都由我回答。他认真把脉,还让父亲侧身弯腰,将头放在桌上的纱布包上,又打着电筒仔细察看父亲发炎化脓的那只耳朵,随即得出“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结果。我正担心他会让我们去县医院进一步检查,甚至住院治疗,他却轻轻地说:“没事的哈,看你爸爸的身体不错。我开点药,你回去能做一件事吗?能做就好得快一些。”已经32岁,整天在学校里教书的我,让父亲在家里累死不累活,以致积劳成疾……我还有什么不能做啊,我二话不说就答道:“请讲——”李医生一边从助手拿过来的药包里取出一个药丸,塞进早已消毒清洗过的父亲的耳朵里,一边清楚明白地给我讲了《本草纲目》里传下来的“鳝血滴耳”方法。</p><p class="ql-block">‍ 也真巧,我们一走出诊疗点就被教育局小车上的张仕洪副局长看见。他们把车停在老柳树下,问我要去哪里,随即就说正好顺路,叫我把父亲搀扶上车。半小时多点时间,我和父亲就被送回了家。未抽一支烟也未喝一口水,他们便向清溪方向驶去。</p><p class="ql-block">‍ 幺房出老辈——我们一回家,住着几十户人家的大院子里,人们便有的叫大爷爷,有的喊大老祖公,纷纷关切询问,体恤之情十分感人。听说我要去捉黄鳝,堂弟体才说简单简单,便捎了个口信出门,不一会功夫,我大姐的一个学生李明高便卷着裤腿赤着脚,提着两条大拇指粗的黄鳝来到我家。我立即把黄鳝放到满满一桶清水里。</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五点钟,父亲说病痛有了松动,便有滋有味地抽了一支叶子烟。我让他按时服了药,用药水再次清洗他的耳朵,接着便抓出一条黄鳝,在铁桶上“啪啪”两打,然后一刀宰掉鳝尾,一滴滴冷冷的黄鳝血便滴进了父亲的耳朵里。</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药服用完了,鳝血滴耳也做了两三次。随着炎症渐消,病痛渐轻,第三天中午,父亲便地里去了。连买黄鳝的钱一并算起,一共花钱二十多元。</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时间早已过去,汉源县中医院高级医师门诊点也因公路加宽早就不见了踪影,李蔚医生和我的父亲都已作古,但良医良方救治百姓的感人故事却还清晰地留在我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