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桐城六尺巷,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价值与历史的一次回望,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智慧的深刻实践。</p><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中,众多故事和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和福建漳浦的“万世溪南”这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分别通过大学士张英的让墙诗和帝师蔡新的劝导,展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理念。</p> <p class="ql-block"> 六尺巷的故事源于大学士张英的谦逊礼让和以和为贵的家风家训。张英不仅是当时的重臣,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学者。他的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让墙诗,至今仍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张英的家人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遂写信向张英求助,希望借助他的权力来解决争端。然而,张英并未利用自己的权势进行干预,而是回信写了这首诗,劝家人退让三尺。家人遵照张英的指示,主动退让出三尺宅基地,而邻居见状也退让了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即“六尺巷”。</p><p class="ql-block">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宽容大度和高尚品德,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六尺巷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退让,更是心灵上的一种豁达与包容。通过这一事件,张英传递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应该选择忍让和宽容,以和为贵。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也在后世成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则。</p> <p class="ql-block"> 与六尺巷的故事遥相呼应的是福建漳浦地区的谚语“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清代名臣蔡新以此表达邻里和睦、谦让宽容的精神。蔡新是漳浦下布村人,他的家乡与邻村溪南发生纠纷时,他劝导族人和邻里和睦相处,避免结怨。</p><p class="ql-block"> 蔡新认为,尽管他身为宰相,权力也难以维持百年,但家族和邻里的和睦关系却能延续万年。他以身作则,主动忍让邻村,化解了纠纷。这一行为不仅在当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蔡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段美谈,“万世溪南”的谚语也因此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蔡新的这种谦让和宽容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化解了家乡的纠纷,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它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注重长远的利益和目标,以和为贵、以邻为友。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 六尺巷和万世溪南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颂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诠释。这两个故事共同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应该选择忍让和宽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以和为贵、以邻为友。这种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首先,六尺巷和万世溪南的故事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宽容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一些小事而争执不休、甚至诉诸法律。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张英和蔡新那样选择宽容和忍让,那么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都可以得到化解。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友谊,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p><p class="ql-block"> 其次,这两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和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如果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目标,那么最终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应该像蔡新那样注重长远的利益和目标;以和为贵、以邻为友;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p><p class="ql-block"> 最后,六尺巷和万世溪南的故事还具有教育意义。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素材;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这些故事的教育作用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六尺巷”与“万世溪南”不仅是两个历史故事的名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体现和传承。它们所传达的宽容精神、长远眼光以及教育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人际交往中实践“以和为贵”的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p> <p class="ql-block">图片1、2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