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沉浮录二

陈均兆

<p class="ql-block"> 【铁饭碗沉浮录二】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初我又到农管组分管老农公社的农管工作,又干了两年多的农村工作。1981年夏季,临江粮站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把9号仓和大米加工厂、伙食团等淹垮了,这时候是正需要土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可不巧的是我生病了,患上了甲亢病,所以在中医院蒋医生按缺碘性甲亢病施以治疗,但病情却越发严重。生病初期每天吃四、五顿饭都觉得饿,到后期就不想吃饭,也吃不下饭,在家中连根木凳都端不起来,病情令人悲观。就在我病症危重之时,有人介绍我到资中县医院甲亢科就医,说是很管用。来到这家医院后才知道,甲亢科主治医生许志阳是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的甲亢病医生,医术相当专业。再后来我更了解到甲亢科目在当时,四川省华西医院和全国都只有内分泌科,没有甲亢科,资中县医院是当时唯一的甲亢科医院,平时医院甲亢科病人的床位都住得满满的,全国各地都有在这里治好病的患者。经过许志阳医生的诊断,我根本不是缺碘性甲亢,如果继续按缺碘性甲亢医治下去可能会危及生命。最后我在资中县医院住院治疗,经过许志阳医生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我终于病愈出院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复发过甲亢病,真是不幸中之有幸。</p><p class="ql-block"> 1981年末季,我病愈回到了临江粮站,开始参与临江粮站的土建工作。粮站要把1号仓背后的平房家属区拆除,新修建一幢四层楼三个单元的砖混结构职工住宅。房屋图纸由王铭章老师设计,房屋前面是挑阳台、后面是通阳台,每户有隔断墙,厕所凸出阳台外,每户人家进门就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这在当时的临江粮站是首幢配套很理想的住宅。我参加了从旧房搬迁拆除和新房修建的施工管理,整幢楼房全面修建管理都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施工完成的。职工入住新家后都很满意,这也是我从事土建工程施工的处女作,其成绩得到了局领导、站领导和王铭章老师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1982年底我被借调到粮食局储运股,协助王铭章老师的工作,先是帮王老师描一些粮仓和宿舍的图纸、再晒成蓝图,后来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搞一些仓库和宿舍的设计工作。每天从绘图描图到晒蓝图、再拿到各粮站用于建设实施,有时还要和王老师到有建筑工程的各粮站或粮点去检查工地施工情况,实地外理一些技术问题,并指导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写和施工中应该完善的事项。</p><p class="ql-block"> 如果王老师不需要帮手时,我则回临江粮站,或管理修建工程、或参加站内的粮食收购的验质、司称、粮食保管、仓库维护等工作。需要时就去粮食局上班,继而又回到临江粮站,就这样来来去去的到了1985年。</p><p class="ql-block"> 1985年8月份,资阳县建设局举办施工员培训班,粮食局所属各粮站都要派一人参加培训,记得参加培训的有丰裕的李伯书、祥符的曾庆豹、小院的刘宗水、伍隍的李文忠、中和的周继和、丹山的秦祖良、保和的凌锡云、我亦名列其中。培训时限12月底结束。教学课程有绘图制图、建施讲授平面布置和立体造型、结施讲授结构设计和结构力学,其间还学习预算、测量、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模板、机械设备和架子工程、工程管理等课程。我虽然有粮仓机械学习的知识基础,但在接受培训全过程中仍然认真刻苦的学习,使我在土建工程学习中又增加了不少新的理论知识,在全班75名学员的结业考试中我的成绩位列前17名,粮食局系统第一名,得到了多位老师的赞赏,特别是得到了建设局设计室主任、结构工程师范义良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1986年由王铭章老师领队,我和其他四位施工员参加,除对全县的粮仓进行测量外,还要完成三五零库周边的地形地貌测量工作。首先是对全县粮站和粮点的各仓库平面布置图和运输路线图、由粮点到粮站再到县的路线、采用大平板仪开始测量,粮站和粮点共9区1镇,测量工作耗时好几个月。最后是三五零库站台旁边干沟的几座山头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量,准备在那里建国家级粮食仓库,三五零库通过一个多月的测量工作,完成了所有的测量数据后,其他四位施工员返回各自粮站,我则被留下来协助王老师的工作。接下来要完成各粮站和粮点的仓库平面布置图和粮食运输路线图的制图描图工作、也要完成三五零库站台旁的地形地貌制图描图、还要把大型粮食仓库的规划平面布置制图描图、最后全部晒成蓝图报中商部,该项工作全面完成后,我又回到了临江粮站。</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临江粮站开始准备建职工住宅楼、楼房是条石基础、五层楼的砖混结构工程,楼房前面是内阳台、内阳台两边是厨房和内设厕所和洗浴间、后面是通阳台每户隔断,首先建两个单元共20户、计划第二年再建两个单元20户,届时临江粮站的职工配套住宅基本能得到满足。整个施工耗时9个多月,完成了全部建筑和装修工程,职工们喜气洋洋的搬进了新家。</p><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我被资阳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授予技术员职称,并颁发了证书。这时我也接到粮食局的通知,粮食局有测量任务,要求我到粮食局报到,被我拒绝了,储运股史股长和王老师来作思想工作,我也不同意去,原因很简单,粮食局也很清楚,由于我多年来借调到粮食局工作、在粮食局的工作时段较长,在粮站的工作时间相对少了些,对粮站没有多大的贡献,粮站领导和部分职工意见很大,因此在粮站的“百分之几的人员”、“百分之20的人员”和“百分之40的人员”工资调整中都没有我的份,平时奖金也是按最低标准发放,还有一些人说我没有在粮站的第一线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就不应该分配奖金。这个问题反映到储运股和王局长那里没有得到解决,我直接找到王局长反映问题也是无果,无奈之下,我只好拒绝任何的借调工作,只要安安心心搞好本粮站的工作就行了。可是,借调一事王局长只管向粮站领导要人,至于粮站采用什么办法和手段他不管,这时的站领导象发了疯一样,他们召集各组组长、工会人员和群众代表二十多人对我进行连续几天的狂轰滥炸,要我屈服、我都全部进行驳斥和答辩,就这样他(她)们只好作罢。后来粮站领导有意安排我到工业组去干记件工,卖豆浆油条,我在这种情况下,向粮站递交了三年的“停薪留职”报告。问题汇报到王局长哪里,王局长把粮站领导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叫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人给我留在粮站、以后粮站还有用,你们怎么把人给我放走了呢?粮站的人事干部受站领导的指派,亲自到我家里来给我道歉、苦口婆心的作我的思想工作,只要我同意回临江粮站,马上就安排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又重新回到粮站保管组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全省初级施工员统一考试,全粮食局原有施工员加上陈涛共9人参加考试,全部合格并领到了初级施工员上岗证。在88年2月至89年2月,临江粮站的原临江寺粮点,由于在临江寺铁路站台的山背后,粮食转运时山上道路陡峭,又要横跨两次铁路交通线,很不方便,粮食局决定整体向外搬迁,搬迁的位置选在临江镇入口处、靠成渝公路旁边,运输粮食很方便。整个新粮点征地完成后,我开始勘察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从砖围墙的基础施工、逐步完成砖围墙的砌筑,在开始修建房屋中。我对粮点大门设计格外重视,因为大门设在靠近公路,粮点内地坪低、公路高、成40度的斜坡,要防止汽车进门挂碰,大门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牢固稳妥。建仓库的修建图纸是原来粮站用过的仓库图纸进行施工完成的,我主要是对办公室、营业门市和住宅楼的施工图设计,设计时要按地址位置实际情况进行平面布置设计,住宅楼是砖混结构、按三层楼两个单元12户人家设计,办公室和门市是一楼一底、上面是办公室、下面是门市部,是按框架结构设计,全部由我设计和施工完成。最后施工的是砼晒埧,车道和公共厕所的修建,直到整个工程修建结束。</p><p class="ql-block"> 1989年3月至6月我参加了建设局主办的基建队长企业管理培训班,学习城乡集体建筑企业中的经理、施工员、预算员、财务会计员、质量安全员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企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取得了四川省建设委员会岗位培训结业证书,同时被授予资阳县粮食局基建工程队的队长资格,并颁发了证书。</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临江粮站的大米加工厂是原来的面粉厂改建而成,破旧不堪,已经不能满足大米加工的需要。粮食局考虑新建一个先进的大米加工厂,选址就在旧米厂旁边。米厂设计是三层楼全框架结构、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由省粮厅土建设计室设计。</p><p class="ql-block"> 开始施工后,基础土方开挖到两米多深时,大部分土质不能达到基础承载能力,只好采用砂夹卵石进行换填。该工程除了框架梁正常承重外、梁板还得承受机器设备的震动和设备重量,所以,楼板有20厘米厚、双层双向钢筋,板内为了满足机器运行中的指控、预埋的电器管网和预埋件特别多,为了不影响梁和板的结构质量,预埋管网时必须合理设置和布置,在这方面电器管网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充分讨论,协商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管网预埋的融合。该工程由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单包承建,当时的施工条件很差,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砼浇筑时全部是靠人工干三遍湿三遍地用铁铲翻拌和桶担砼走跳板送上楼层浇筑砼,特别强调人工拌合质量。砼浇筑中途由于有个别工人多次不听我的警告,我当场请该砼浇筑组离场,叫承包老板另外安排砼浇筑组进场才完成砼浇筑。</p><p class="ql-block"> 整个框架结构工程顺利完成后,在内外装修工程快结束时,我被粮站领导叫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米厂外墙抺灰全部都抺完了、又在安排人员再次抹灰呢?这不是你陈均兆施工不力,墙面出了质量问题,又来二次补救吗?耗费的材料和人工费,给粮站造成了经济损失,今年要对你进行处罚和扣除全年奖金。我反复追问这是粮站领导的认知呢?还是个别人的看法?站领导说是工业组长看到后反映到站领导的,我向站领导解释说:“国家规范规定施工外墙翻砂墙面,第一遍是基层找平抹灰,第二遍才是翻砂面层,质量要求高的外墙、找平抹灰可抺两遍才作翻砂的面层,请打电话询问王铭章老师”,最后站领导说的什么浪费、处罚等也就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得失之间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 1989年底,粮食局长王政波退休,曾生乐局长上任。我接到通知到粮食局报到、这时的我又开始重新被借调到粮食局储运股在王铭章老师领导下工作。在1990年初至1992年上半年,我除了帮王老师完成一些各粮站的宿舍、厂房、仓库的制图描图和设计工作外,或和王老师一道、或我独自一人到有建设工程的粮站或粮点去处理一些结构和基础的技术难点问题,验收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位,检查粮站施工人员的工程资料编制和完善情况。在1990年9月我被四川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定为土建工程助理工程师并颁发了证书。</p><p class="ql-block"> 在粮食局工作的两年多时候里,曾局长了解到我之前在粮食局工作期间的不公平待遇,凡是基层粮站有调资政策时,曾局长就专门从局的调资指标中抽出一个名额划到临江粮站,并告诉站领导指标是调整陈均兆工资的,任何人不得占用。曾局长还让我在粮食局和局职工享受同等的奖金分配,使我感受到局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对局领导的尊敬和敬佩之心由然而生,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粮食局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到92年时各项目施工建设也基本上告一段落。这时粮机厂的厂长范晓良找到局领导说要借调施工管理人员,因为粮机厂的新厂址在笆胶林对面马上就要动工了,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粮食局的领导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我到了粮机厂上班。粮机厂先期工作是搞厂址周边的围墙建设,接着是粮机厂综合大楼的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是采用的沉管灌注桩。在当时资阳县地区还是个新的施工技术,只有石油部门的工人才懂这项技术。我和刚从学校毕业到粮机厂工作的刘荣建都不是很懂,所以,在全程打桩和砼灌注中,特别的小心和重视。当时的该综合大楼的地基土质相当好,完全可以采用独立柱基,可是,对开发公司设计室主任设计的基础方案,谁又能反驳得了呢?就这样打桩施工队在施工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普遍的桩打到7、8米深度时就无法再往下打了,有部分桩打到4、5米深度就打不下去了,按照规范要求六层楼的房屋建筑、桩深应该大于6米以上,这时只好采用取土后灌注砼,施工队在当时也遇到不少问题,土的粘性强,土取出后粘在管内壁怎么振动也不掉下来,最后采用注水的办法,可是困难仍然很大,消耗了施工单位许多的施工时间才算完成整个桩基础工程。在桩身检测报告中,有两根桩是断桩,不合格,必须进行返工,最后采用挖土补浇桩身砼。 待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