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蜀王陵: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学海浪人

<p class="ql-block">在去洛带古镇乘坐4号地铁时,看到倒数第二站是明蜀王陵站,于是游玩完洛带古镇后打车去看了看。</p><p class="ql-block">明蜀王陵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市政公园,距今已有560多年,是大明蜀王之皇族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形成集中的十座陵墓,即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明蜀王陵媲美北京十三陵,因而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之说。明蜀王陵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明蜀王陵目前开放的只有僖王陵和昭王陵。这是明蜀王陵博物馆入口,门票12元。</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之嫡孙(朱椿也是明朝第一代蜀王)<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友壎的陵寝。</span>僖王生于1409年,宣德七年袭蜀王位,为第三代蜀王,宣德九年患病驾薨,享年26岁,在位一年零九个月。</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地宫入口。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地面建筑已毁,但其地宫建筑保存完整。地宫为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地宫建筑雕刻精美,彩绘虽已褪色仍可想象当时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墓室顶。</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楼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是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p> <p class="ql-block">中室两侧修建拱形耳室,清理出土有陶仓、陶床、陶箱和女侍俑等器物。</p> <p class="ql-block">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后庭中室蓝顶镌刻佛教密宗八叶双层曼荼罗图,其外为流云图,边饰荷叶牡丹纹,曼荼罗图内刻一邂形梵字(悉昙字符),悉昙字为密宗种子,寓“往生西方极乐”之意。圆形外层刻双层八叶莲瓣,外八叶上分别刻鱼、罐、轮、花、螺、盖、脈、伞佛八宝,是蜀王崇尚佛教密宗的实证。后经墙四角装饰镂空云纹琉璃砖,难怪<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宫殿”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后庭中室中央放置须弥座石棺床,棺床中部留条状金井,供墓主连接地气、生气交流。葬具为内棺外椁,楠木朱漆,内棺安放僖王遗骸。棺床前端置石供桌,供桌上安放双耳云纹石香炉、石蜡台及铜镜等器物。</p> <p class="ql-block">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p> <p class="ql-block">昭王陵是第八代蜀王朱宾瀚与王妃刘氏的合葬墓。昭王陵原址不在这里,在成渝高速公路修建时发现后整体搬迁至蜀僖王陵旁。</p><p class="ql-block">昭王陵墓室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宫殿木结构建筑修建的。从大门而入,依次为前庭、前殿、中庭。因为是合葬墓的关系,中庭后面分为左右正殿、后庭、后殿及棺室。</p><p class="ql-block">蜀昭王死于正德三年(1508年),王妃死于正德十四年,应该是在造墓之初就事先作好了将来夫妻同葬的安排打算。</p> <p class="ql-block">昭王陵墓葬内到处都是浮雕壁画,红墙绿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左右棺室中央就是昭王和王妃的须弥座棺台——两位恩爱夫妻的长眠之处。最为奇妙的是,在两个棺床间还有一道隔墙,墙的中间有一门,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夫妻两人在阴间联系。</p> <p class="ql-block">昭王陵中的盘龙石碑(中),上面的龙是人头龙身!据说是仿明太祖朱元璋之头像。 昭王陵现在只有各配殿残存的构件。</p> <p class="ql-block">昭王陵中的盘龙石碑。</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和昭王陵出土文物展示馆,展示了两陵出土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昭王陵出土文物照片。</p> <p class="ql-block">明三彩琉璃俑(昭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明代三彩玻璃乐伎俑(昭王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明代三彩玻璃桥夫俑(昭王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明十三代蜀王:朱椿、朱友堉、朱友壎、朱悦劭(召力火构成)、朱友垓、朱申鈘、朱申凿(金旁加<span style="font-size:18px;">凿)</span>、朱宾瀚、朱让栩、朱承爚、朱宣圻、朱奉铨、朱至澍。</p> <p class="ql-block">明蜀藩王历史沿革: 蜀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之一,第一代蜀王朱椿为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蜀王,永乐二十一年(1423)薨。朱友堉为第二代蜀王,是第一代蜀王朱椿之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晋封为蜀王,宣德六年(1431)薨,赐谥“靖”。其后朱友壎、朱悦劭、朱友垓、朱申鈘、朱申凿、朱宾瀚、朱让栩、朱承爚、朱宣圻、朱奉铨、朱至澍等分别授封第三至第十三代蜀王。</p><p class="ql-block">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攻陷成都时,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自尽,蜀王国存世267年,传十三王。</p><p class="ql-block">太祖朱元璋封诸子为王时,各赐二十字命其子孙为世系,代代传承,永享封国。赐予蜀藩王的为:“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蹈居务穆清”。可惜明蜀藩王只传到“至”字辈就绝嗣了。</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出土文物照片。</p> <p class="ql-block">明代陶床、陶桥、陶瓶等(僖王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马。</p> <p class="ql-block">明代陶箱、陶床(僖王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僖王陵“大明蜀僖王圹志”等石碑拓片。</p> <p class="ql-block">征集的文物,明代木雕菩萨、青铜大赏瓶。</p> <p class="ql-block">征集文物: 明代瓷碗、瓷罐、铁刀、黄花梨箱式镜架、木质镜架、陶房等。</p> <p class="ql-block">明蜀王陵出土文物展室。</p> <p class="ql-block">明蜀藩太监墓群(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明蜀王陵博物馆前面是青龙湖湿地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又名十陵青龙湖湿地公园,拥有森林、湖泊、草甸、湿地、休闲广场、步道、运动场地、智慧设施等。</p><p class="ql-block">青龙湖湿地公园周围有蜀昭王等十余座明代蜀王府诸王及王妃墓葬,公园设计引用了明代蜀文化的代表性符号。</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草坪上的茶炉。</p> <p class="ql-block">青龙湖。</p> <p class="ql-block">青龙湖铜雕《船夫》,作者是白俄罗斯著名雕塑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亚切斯拉夫•卡尔波维奇•多尔戈夫</span>。雕塑为一艘船上站着一个船夫,船夫的脚边依偎着一只猞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