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延安市,属陕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市相望,西邻甘肃省庆阳市。</p><p class="ql-block">辖1市2区10县。总人口226万。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p><p class="ql-block">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半干旱地区,南部半湿润地区。</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位于陕西西安旅游环线,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文化重镇。</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span>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动荡阶段!为继续坚持对日作战,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敌后创建了许多根据地。由于这些根据地大多处于生产落后的乡村地带,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就要担负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span></p> <p class="ql-block">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而振奋精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位于陕西省延安城北杨家岭村。是中共中央<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span></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杨家岭这处简陋的窑洞内,毛主席居住了5年时间。在艰苦岁月里,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老一辈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p> <p class="ql-block">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p><p class="ql-block">同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这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就是中央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枣园又名延园,位于陕西延安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原来是一家地主的庄园,</span>这里花草繁多,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枣园窑洞20余孔,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和寝室。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位于两排石窑洞五个院落的中间,东西分别是朱德旧居和周恩来旧居。</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迎接解放战争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住所在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span>是一座幽静的独立小院,院内有一排面向西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写作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在枣园后沟口有《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召集的会议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延安,是我多少年梦寐以求的圣地,今天终于得以实现!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先辈英雄用鲜血浇筑的红色土壤,是中华民族顽强繁衍的地方。无数仁人志士曾经在这里为中华民族站起来而浴血奋战。</span></p><p class="ql-block">在延安任何一个旧址参观,都会看到不断有人在留言簿上袒露心声!虽然乡音各异,肤色不同,但都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敬仰,都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折服。</p><p class="ql-block">红色,已经深深地浸入了这片土地,那是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信仰和基因。我们一定要把它高高地举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