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东林大佛</font></b><div> 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也<b>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b><br><br><b>高度象征:</b></div><div> 佛像身高 48 米,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总高 81 米,为至火焰宝盖顶点之距,以表九九八十一,意为修行成佛艰辛不易。<br><b>建筑材料</b>:主体为青铜铸造,并用 48 千克黄金为大佛镀金。<br><b>布局结构</b>:以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br><b>整体风格</b>: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br><b>建造历程</b><br><b>发愿启建:</b>1993 年,东林寺前任方丈果一上人发愿启建东林大佛。<br>筹备推进:1994 年,传印大和尚住持东林寺,继承遗愿,完成大佛工程的各项审批工作;1999 年,庐山东林大佛筹建委员会成立;2006 年 4 月,东林大佛像样稿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2006 年 9 月,确定大佛建设摈弃商业化运作,依靠四众弟子的力量进行建设。<br><b>开工建设</b>:2007 年 5 月,庐山东林大佛工程开工洒净法会举行;2013 年 3 月,东林寺净土苑被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为佛教道场,东林大佛建成。<br><b>文化内涵</b><br><b>宗教意义</b>:东林大佛是净土宗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净土宗的教义和精神,为信众提供了一个礼拜、供养、修行的神圣场所,有助于信众培植善根、增长福慧、求得解脱。<br><b>艺术价值:</b>大佛的整体造型吸收了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敦煌大佛、日本镰仓大佛、古印度及盛唐时期佛像的优点,力图达到宗教精神与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结合,是代表当代高水平的宗教艺术精品。<br><b>历史价值</b>: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祖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林大佛的建造,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了东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净土宗发展历程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br><b>功能分区</b><br><b>大佛朝礼区</b>:由 48 米高的阿弥陀佛铜像、接引桥、三圣殿、莲池说法殿等主要建筑组成,以唐代建筑风格为基调,运用壁画、浮雕以及现代科技声光电展示西方极乐世界圣境,令瞻礼者生起仰慕欣求之心,引发往生净土之愿。<br><b>弘法修学区:</b>由大愿王寺、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等单位组成,主要用于弘扬佛法、开展佛学研究和教育活动,培养佛教人才,传播佛教文化。<br>慈善安养区:有居士安养中心、慈善功德会、闭关中心等项目工程。居士安养中心为海内外四众弟子提供晚年安养和念佛往生场所;慈善功德会以慈善为方便引导群众信受佛教;闭关中心为深信净土的四众弟子提供闭关修行场所。<br><b>隐逸文化区:</b>主要由比丘尼院、大德精舍和佛教交流会所组成,为比丘尼和大德长老提供修行静养环境,同时建有佛教交流会所,为佛教界提供相互沟通、交流联系的场所。</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部分资料源于网络)</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