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摩郧西县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学习体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音镇中心小学 黄元双</p> <p class="ql-block"> 4月16–18日,我有幸参加了郧西县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并担任评委工作。三天的观摩中见证11位语文教师的精彩课堂,老师们以扎实的功底、巧妙的设计和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任务群教学”与“素养落地”的生动实践课。</p> <p class="ql-block"><b>一、单元情境:从“零散设计”到“整体建构”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倡导“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五位老师的课堂让我直观感受到情境对语文学习的驱动作用。他们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创设了贯穿全课的大任务情境:《刷子李》的“奇人展览馆”、《田忌赛马》的“辩论赛”、《威尼斯小艇》的“讲解员招聘”……这些情境不是简单的导入噱头,而是串联起阅读、思考、表达的“情境链”。例如,《田忌赛马》中,学生在“辩论”情境中梳理思维逻辑,在“摆学具”的实践中推演策略,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课堂情境设计不能停留在碎片化的环节,这样缺乏整体性与连贯性,需要从单元视角出发,让情境成为学生“走进文本—探究语言—迁移运用”的桥梁,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落点,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b>二、任务群教学:精准定位课型特点的实践范本</b></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展示的五节课覆盖三大发展型任务群,老师们对不同任务群的精准把握令我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刷子李》),执教老师聚焦习作单元的核心目标,通过“拟题迁移—写法梳理—小练笔”的路径,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深度融合。特别是借助表格和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看到正面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这种“授人以渔”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写作支架。</p><p class="ql-block">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田忌赛马》):执教老师的课堂堪称“思维可视化”的典范。她用人物关系图、对阵图和学具操作,将抽象的策略推导转化为具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摆一摆、比一比”中自主发现孙膑的思维逻辑。这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威尼斯小艇》《青山处处埋忠骨》《牧场之国》):三位执教老师通过多形式朗读、背景资料补充、情感体验式追问,带领学生品味语言之美、情感之深。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执教中,通过主席与毛岸英的“双线行为图”,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伟人的抉择之痛,将情感教育自然融入语言学习。</p><p class="ql-block"> 这些课例告诉我们,不同任务群的教学需“因课制宜”:习作单元要弱化繁琐分析,强化写法迁移;思辨性阅读要搭建思维支架,让逻辑可见;文学阅读要聚焦语言品味,激发审美想象。唯有精准定位课型,才能让任务群目标落地有声。</p> <p class="ql-block"><b>三、教学评价:从“模糊反馈”到“精准导航”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五节课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贯穿始终:无论是《田忌赛马》辩论环节的评价量表,还是《刷子李》小练笔的评分标准,或是课堂上“你读出了船夫的骄傲”“标点传递了情感”等具体评价语言,都让我看到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告诉我们,评价不能过于笼统,这样缺乏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需要:①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清晰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②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③用具体的语言指出优点与改进方向,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导航仪”。</p> <p class="ql-block"><b>四、反思与改进:在细节中践行素养导向</b></p><p class="ql-block"> 观摩中,一些细节也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 1. 情境的“落地性”:部分课堂的情境在导入后便销声匿迹,未形成持续的任务驱动。今后需设计“情境链”,让每个环节都服务于整体任务,如《牧场之国》的“宣传册制作”可贯穿资料收集、语言润色、成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运用语言。</p><p class="ql-block"> 2. 基本功的示范性:板书是教师的“第二张脸”,不能全靠板贴完成的板书让我意识到,粉笔字书写、课文范读等基本功仍是教学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3. 课标的“细研度”:五年级出现“快速浏览课文”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对课标年段目标的把握仍需更精准。只有吃透课标,才能避免教学目标“越位”或“缺位”,如低年级侧重朗读指导,中年级强化段落理解,高年级聚焦篇章分析,层层递进方显素养培养的科学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天的学习,是一次理念的更新,更是一次行动的鞭策。各位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好的语文教学,是任务群引领下的深度学习,是情境浸润中的素养生长,是师生互动时的思维共振。作为一名小语教师,我将以此次观摩为起点,把所学所思转化为教学实践,深耕单元整体设计,精研任务群教学策略,夯实教学基本功,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阶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