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逢处,重读生命的力量———由董宇辉和麦家莫干山之约想到《人生海海》

虹(拒私聊勿扰)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惊闻董宇辉与作家麦家携手亮相莫干山直播间,消息如林间清风般吹散了午后的困倦。想象着文化与思想在青山翠竹间碰撞,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麦家笔下那片充满沧桑与温情的世界——那个让我无数次动容的《人生海海》。</p><p class="ql-block"> 董宇辉恰似新时代文学的摆渡人,以直播间为舟,以真诚为桨,载着千万读者穿越浮躁的浪潮,驶入文学的深邃海洋。他在镜头前解读经典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讲述文字背后故事时声音里流淌的赤诚,都化作无形的纽带,将文学的力量传递到每个渴望滋养的心灵。有人在他解读《平凡的世界》时重燃对生活的热爱,有人因他分享《百年孤独》而感悟生命的厚重,这份将文学化作精神养分的能力,让无数人在关注他的过程中,汲取到了照亮前路的精神力量。每一次访谈,于他而言是思想的赤诚袒露,对观众而言则是一场直击心灵的修行。他的言语像春日细雨,浸润着每个倾听者的心灵;他的思想似璀璨星辰,在浮躁的时代里照亮一片澄明。那些充满哲思的金句,那些对生命与理想的赤诚探讨,总能给予人穿越迷茫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人生海海》以“我”的视角,串联起了上校跌宕起伏的一生。上校,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当过兵,做过军医,在抗日战场和抗美援朝战场上都立下赫赫战功。他聪明机智,自学医术就能妙手回春;他重情重义,对待朋友肝胆相照。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肚皮上那屈辱的刺字,成为他一生的枷锁,让他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挣扎。村民们的流言蜚语,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向上校的尊严;特殊时期的批斗迫害,更是将他逼至绝境,最终精神失常。</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善良忠厚的父亲,还是世故却有底线的老保长,亦或是自私又悔恨的爷爷,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构成了一幅真实而又残酷的人生画卷。而上校,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坚韧、他的善良、他的无奈,都让我深深动容。</p><p class="ql-block"> 麦家的文字简洁而有力,细腻而深刻。他用平实的语言,将人性的复杂、生活的苦难以及命运的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村庄,亲眼目睹着上校的一切,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疾首,为他的坚强不屈而鼓掌喝彩。书中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处处充满了温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直击人心。《人生海海》就像是人类的一剂安慰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当我们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当迷茫与困惑如潮水般袭来,麦家笔下那些在苦难中依然坚守的灵魂,那些在命运泥沼里奋力挣扎的身影,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人生虽充满苦难,但总有希望可循,总有力量可依。</p><p class="ql-block"> 此刻,董宇辉与麦家正于莫干山的葱茏绿意间对谈,山风掠过竹海的簌簌声,恰似为这场智慧与诗意的碰撞伴奏。镜头里,他们从世界读书日的全民阅读热潮聊到书籍对生命的重塑,又沿着记忆的脉络,缓缓谈起故乡与成长。麦家追忆起富阳的山水与老宅,那里的青石板路、晨雾炊烟,还有萦绕在耳畔的吴侬软语,皆是滋养他文学创作的沃土,也是《人生海海》中许多故事的灵感源泉;董宇辉则说起陕西关中的黄土高原,乡音里带着的质朴与热辣,儿时蹲在村口吃饭、听老人讲古的习惯,早已刻进生命的纹理。两人的话语间,故乡不再只是地理坐标,而是包裹着乡音、故土与儿时习惯的情感容器,那些关于根脉的记忆,与莫干山的云雾、富阳的晨霭交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让文学与自然在对话中绽放出奇妙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忙碌于追求物质的满足,却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声音。《人生海海》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它让我们懂得,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才是构成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而董宇辉与麦家的莫干山之约,恰似一场跨越书页的对话,提醒着我们在喧嚣世界里,始终要为精神的丰盈留出一片山海,让积极向善的力量在生命中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愿我们都能在这人生的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带着勇气和希望,坚定地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