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德”,教学有“法”——淮滨县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第十周综合组教研活动

织一束月色

<p class="ql-block">  集体研“德”,教学有“法”。绿意浸染的春日,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组教师专业素养,构建扎实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我校于4月23日开展“以研促教,以教启思”主题教研活动。全体综合组教师参与实践与讨论。</p> <p class="ql-block">  丁相丞主任执教了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丁主任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对他们进行了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生态教育。引发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当展示我国人均水资源的情况时,孩子们眼中凝成闪动的光,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里,环保的种子已然萌芽。</p> <p class="ql-block">  随着课程学习的结束,学生们不仅发现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当的行为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深刻地感受到水资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对整个生态造成影响。</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由刘学军主任为孩子执教《清新空气是个宝》。 二年级的孩子能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到清新空气给生活带来的健康和美好。但多数孩子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不知道在空气污染的环境里应该如何自我保护,更不知道自己能为保护身边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因此,刘主任在教学中,目标明确,围绕“空气很重要”、“空气清新真好”、“身边的空气好吗”展开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运用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教学语言,每个环节都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来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化课程特点,刘主任让小朋友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空气,在感受空气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空气的重要性。观看短视频,真正感受到空气是生命世界离不开的重要资源,达成了学科认知、健康育人的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刘主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清新空气是个宝,拥有了它,我们就拥有了健康,拥有了快乐,这样的生活才更幸福。</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丁主任和刘主任的这两堂公开课,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也唤醒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真正从日常生活中学知识、学方法并落实到行动上去保护小水滴和空气。这真是两堂以生为本,育思维、重实践的新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