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烟雾紫精灵,一一碘的发现及其消毒历史

夸克(老游)

<p class="ql-block">  二百多年前,地球人还不知道消毒,法国人库尔图瓦就发现了碘。</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欧洲,拿破仑战争刀光剑影硝烟弥漫,需要大量的硝酸钾生产火药。由于硝酸钾短缺,人们想到了海草或海藻。这些东东资源丰富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硝酸盐。</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库尔图瓦开了个小作坊,靠捣鼓海藻灰养家糊口。</p><p class="ql-block"> 1811年的一天,库尔图瓦用海藻灰溶液与硝酸钙反应,生产硝酸钾。</p><p class="ql-block"> 生产过程中,一只猫意外碰倒一瓶硫酸,使其全部撤进海藻灰溶液。瞬间,冉冉升起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烟雾冷凝后,没出现想象的液体,却变成暗黑色带金属光泽的结晶体。</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种新元素被发现了。只是,发现者对它一脸茫然。什么东东?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一切云里雾里。</p><p class="ql-block"> 雾里的库老师实力太小。面对这朵美丽的紫精灵,想深入研究却困难重重。</p> <p class="ql-block">  面对困境,库尔图瓦并没将他的发现秘而不宣。大气的将接力棒交给了科学家盖吕萨克。</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紫色的宝贝,盖吕萨克兴奋得一塌糊涂。经过研究,他确定这是个新元素,而且性质特别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1813年,科学家戴维也加入了接力。</p><p class="ql-block"> 戴维是个较真的主儿,把到手的宝贝研究得透透的。并正式将其命名为“iodine。”</p><p class="ql-block"> iodine源于希腊语,是紫色的意思,隐含神密烟雾的视觉之美。</p><p class="ql-block"> 后来,iodine被聪明的中国学者恰到好处的翻译为碘。</p> <p class="ql-block">  纵观人类消毒史,碘的发现生逢其时。</p><p class="ql-block"> 在19世纪的百年间,消毒学的理论和实践走过了萌芽期,进入了成长期。</p><p class="ql-block"> 匈牙利妇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成为第一个提倡手术“洗手”的人。通过用肥皂和漂白粉溶液洗手,大大降低了产褥热的死亡率。</p><p class="ql-block"> 德国乡村医生科赫揪出了疾病感染的原凶一一细菌,发明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法。成为微生物学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借助列文虎克的显微镜,揪出了红酒发酸的罪魁祸首。发明了沿用至今的巴氏消毒法。</p><p class="ql-block">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建了手术消毒法,让手术后死亡率从接近50%降到15%,被誉为现代消毒之父。既使如比,消毒法初期的推广依然阻力重重。1876年李斯特到美国巡回演讲,傲慢的美国医学界固守陈规,拒绝了他开创性的成果。直到1881年,美国总统加菲尔德死于枪伤后继发感染。面对死亡的教训,老美才幡然醒悟,引进了手术消毒法。迟到5年的时差,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p><p class="ql-block"> 1889年,德国诞生了全球第一家消毒剂专业生产商一一舒美公司。1892年,在汉堡的霍乱疫情防控中,他们生产的来苏水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回到碘和碘系消毒剂。</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人类初步认识了碘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提炼和提取技术逐渐提高,对其性质和性能的研究也不断深入。</p><p class="ql-block"> 在接二连三的发明中,碘系家族正式走上医学消毒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1829年,法国医生让·卢戈尔将碘与碘化钾溶于水制成“卢戈氏碘液”,发现其对化脓感染和甲状腺疾病有疗效。</p><p class="ql-block"> 1830年,加入酒精增溶的碘液正名碘酒,载入美国药典。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1873年,法国研究员卡西米·达万尼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碘的杀菌和防腐功能,确定了碘酒的医学消毒剂地位。</p><p class="ql-block"> 1908年后,优化酒精比例的碘酒正式成为手术消毒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亨利·费舍尔将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制造出水溶性的络合碘。发明了不含酒精,刺激性更低、稳定性更强的碘伏,增加了碘类消毒剂的品种,拓展了应用场景。</p><p class="ql-block"> 在网上的很多信息中,碘伏似乎就是单一的PVP碘。其实,除了PVP,其他表面活性剂络合的碘伏也不断出现,比如OP一10,AEO一9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络合碘的制造工艺也有常温和高温两种类型。个别公司采用的高温工艺,提高了碘伏的稳定性,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 </p><p class="ql-block"> 最近十几年,不少人将研发的目光聚焦多元复合碘,比如PVP碘+酒精,PVP碘+醋酸氯己啶+酒精等。减少了碘的用量,强化了消毒液的快干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们的多样性需求。</p><p class="ql-block"> 未来,在一切都可以改进的旗帜下,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碘系消毒产品走上前台,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致谢:本文写作中,参考了各种线上线下资料,华西刘衡川教授也提供了很专业的信息。除最后一张照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向原作者和刘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四川华天科技 游章明 2025.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