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风光好 长安故事多

赵小根

<p class="ql-block">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历史上共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跨越了数千年的岁月。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p><p class="ql-block">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四周被秦岭、黄土高原、陇西高原和黄河天险所环绕,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居关险要等诸多有利条件,这么多的皇帝、首领为什么先后在此建都,以求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风水好,只是其一,重要的是,有人总结出这样的推论,从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到秦朝的统一六国;从西汉的盛世繁荣,到唐朝的开放包容,这些历史上的印记先后在西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这样的文化积淀使得西安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巨著,随便掀开一页,厚重的历史感便会扑面而来,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暮春之初,陕西游开启了西行之旅。</p><p class="ql-block">天未亮,见证历史痕迹的西安古城墙赫然入目。</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景区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早8时许,大巴车上,我们初识了陕西省会城市早高峰时段交通的拥堵,一个小时后,高速公路的收费窗口才从我们眼前轻轻掠过。</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占地一千三百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巍峨壮观,山门广场气势如虹,佛光大道两侧各尊菩萨分列两旁,高148米双手合十状的舍利塔形态别致,庄严肃穆感油然而生。如此的熏陶铺垫,让游客们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移步前行,手机换景,法门寺的正门,护国真身宝塔和珍贵文物展览馆,才依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p><p class="ql-block">耳麦里传来导游娓娓道来的相关的历史遗闻:</p><p class="ql-block">1981年8月,八百里秦川正值雨季,在连日暴雨的不断侵袭下,位于扶凤县城以北十公里处的法门镇,年久失修的护国真身宝塔变得岌岌可危。在此之前,1976年的四川松潘大地震就已经涉及到了扶凤县,珍贵文物也难逃厄运,塔身向西南严重倾斜,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8月24号上午10时许,肆虐多日的狂风骤雨更加猛烈,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七年,在法门寺已矗立了372年,高达47米的明代八棱十三级释迦牟尼真身宝塔,像被一把锋利的钢刀从塔刹垂直劈下,塔身齐刷刷崩塌掉一半,霎时间,地动山摇,残砖碎瓦连同数十尊明代铜制佛像以及大批宋元版的经善本,四散飞落,一片狼藉,股股白烟自塔心向外升腾飞涌。剩下半壁倾斜的塔身孤零零立在残台破砖之上,其形状犹如一截孑然孤立的残指,千年古塔遭此大劫。</p><p class="ql-block">当时,寺内的主持澄观法师亲眼目睹了宝塔坍塌的惨祸,悲恸欲绝,随即瘫倒在大雄宝殿的月台之上……</p><p class="ql-block">1987年,国家立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此古塔,修建过程中,塔下的地宫里,历经八位皇帝六迎两送的舍利重见天日,2499件珍贵文物稀世珍宝,轰动了世界。</p><p class="ql-block">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两千多件的稀世珍宝,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以及背后惊天动地的史诗画卷,给后人以充分的想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小心脚下的台阶……”</p><p class="ql-block">导游的细心叮咛把我们的思绪从纵横驰骋的遐想过往中拉回到了现实,一座古代建筑如此牵动亿万人的心,并且引起了世界各国佛教界的重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古代文物保护的关注之情,是对悠久的中国历史的尊重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一连几天,大家按照旅行社的出游安排,在导游的解说中,在大巴车晓行夜宿的车轮滚动里,从乾陵到南泥湾,从七大会议旧址到遥望巍巍宝塔山,从大巴车上纵览陕西壶口瀑布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从华清池景区看水雾升腾到自古一条路的西岳华山……走马观花,匆匆浏览。</p><p class="ql-block">手机里定格了诸多张自以为不错的照片,记忆宝库里又增添了有关此行的精美记录,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这是真正的了解和感悟,局外人仅靠揣摩推测,是很难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的。</p> <p class="ql-block">离别几十年,</p><p class="ql-block">今日回延安。</p><p class="ql-block">宝塔迎朝阳,</p><p class="ql-block">红旗满山川。</p><p class="ql-block">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滚滚不息的延河水,培育了英雄千千万。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我们用铁人精神,大寨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使中国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秉承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但绝不仅限于这些爱国主义的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必须得以赓续和传承。站在南泥湾党徽广场,71米宽15米高的巨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徽,被广大共产党员所敬仰、宣誓。</p><p class="ql-block">温故而知新。行进在八百里秦川,从“贞观之治"到武则天推行殿试武举制度,从"永徽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的丰功伟绩已成为了历史。</p><p class="ql-block">徜徉在伟人故居窑洞前,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进京赶考,跳出政权更迭周期率,两个务必,时刻向共产党人敲响警钟,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艰巨。</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繁华街头,看灯红酒绿,沉思于厚重的历史;想千百年来,朝代更迭,风流人物次第登场。</p><p class="ql-block">旧址门前,礼堂前后,循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陕北,这片黄土高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我们仿佛听到了秦朝战马的嘶鸣,众将士山呼万岁的呐喊;</p><p class="ql-block">我们隐约看到了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的三十六郡;</p><p class="ql-block">我们似乎领略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p><p class="ql-block">我们亲身经历了华山的险峻天堑,缆车索道的快捷顺畅。</p><p class="ql-block">枣园的窑洞里,日夜明的灯光下,雄文篇篇指方向,毛主席挥笔坐灯前。</p><p class="ql-block">听!悠扬的《延安颂》悄然响起:</p><p class="ql-block">曾记得,窑洞门前歌声朗,月光下面纺车转。挥舞镢头开荒地,披荆斩棘在南泥湾。</p><p class="ql-block">延水河边饮战马,宝塔山下把兵练。军号阵阵上征途,东渡黄河把敌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八百里秦川一望无际,唐代城墙,见证历史已斑驳陆离。挥手告别,大唐盛世渐离我们远去,继往开来,大家依旧还须老骥伏枥。</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此程虽无崎岖不平陡峭的山路,也鲜有快步疾行的加速度,节奏不能说是快,可对于年在七旬的中老年人,纵有豪情万丈,怎奈力不从心。歇息一晚上,第二天仍觉乏意未退,困劲没消。</p><p class="ql-block">这,也许就是当今我们这一代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大都送走了生身之父母,养扯大了自己所生养的下一代,饱腹后又想追求过去曾想过却没有条件实现过的梦想,走起来,动起来,千山万水赶上来。来日已不方长的时间里,紧紧扯住生命马车的缰绳,</p><p class="ql-block">吁! 吁!</p><p class="ql-block">慢点…慢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