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

徐永新

<p class="ql-block">红角鸮(xiāo) (英文名:Oriental Scops Owl,学名:Otus sunia),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又名: 东方角鸮,是小型夜行性角鸮,具有亮黄色的眼睛。分布广泛,主要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干燥落叶林中。虹膜亮黄色,有灰褐色和砖红色两种色型,面盘有微弱的黑色边缘,耳羽簇常为放平状态。</p><p class="ql-block">体长约17-21厘米,翼展50-53厘米,体重75-95克。成年红角鸮有灰褐色和砖红色两种色型,具纤细纵纹的下体。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有模糊的条纹。亚种stictonotus和japonicus体型较大且颜色较浅;malayanus和rufipennis颜色较深;leggei是最小和最暗的亚种。</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落叶和混交林,常见于开阔的常绿森林、河岸林木、果园和公园,冬季在花园中可见。在印度次大陆,它也出现在村落附近的林地和农田周围,甚至在斯里兰卡的城市街灯附近。主要生活在低地和山脚下,海拔可达1500米,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可高达2300米。</p><p class="ql-block">繁殖季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为2月中旬至4/5月,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为4月至6月,在日本为5月至6月。巢建在树干空洞、巢箱或墙上的洞穴中,高度不固定。每窝产卵3-6枚,通常为3-4枚,孵化期24-25天,雏鸟覆有白色绒毛。</p> <p class="ql-block">2025.4.23于颐和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