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u>如您所愿 美好正向我们走来</u></i></p><p class="ql-block"> 纪念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教育家和中国人工智能的奠基人王湘浩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在母校安平二中上初中,那时我们班里有一位槐林庄村的同学。虽然那时槐林庄已经更名为大同新村,但我随着乡亲们难以更改的乡音仍然执着地把大同新叫做已经镌刻在血脉深处的故称---槐林庄。那时就听槐林庄村的王燕飞同学说起过,他说他们村出了一位名人,就是著名的数学家王湘浩先生。</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处在青葱岁月的我,对同学流露出的满是羡慕。心说,没想到他们村里竟然还出了一位大人物。后来,我离开家乡求学、参加工作,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游子的脚步也离家乡越来越远,但我的心却离家乡更近了,对家乡的关注更多了,那份乡情愈加浓烈了起来。通过家乡的县文联和县作协,我对家乡和家乡的名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不凡事迹在我的脑海里也愈加高大和清晰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初次接触计算机是在学校的微机课上,我们用的是在当时还算先进的“386型机”,计算机系统用的就是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我们的微机老师说,现在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质的飞跃,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将会成为其他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坚实基础和强有力的支撑。老师还说,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教育家和中国人工智能的奠基人王湘浩先生就是咱们河北人,河北安平人。坐在微机室的电脑桌前,我为自己有一位这样的老乡而自豪,我的腰板挺得更直了。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一个个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高等数学和计算机课学好,好在不远的将来以此来强大自己、为将来的国家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做着自己的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的同时,非常有幸地接触到了微机和计算机软件。我开始了如痴如醉地学习,努力学习微机理论知识和微机操作技能,并且把它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久,我的专业水平和微机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在工作中如鱼得水。</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计算机互联网领域更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了我工作的企业,有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年前,我们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各部门主任经理就AI技术、智能机器人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召开了专题会议。总经理张广果说,现在我们的化工生产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连锁控制,工艺指标和生产运行可调可控。下一步,AI技术、DeepSeek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必是将来的大趋势,为了化工装置、化工生产的安全运行,从现在开始新技术的引进我们就要计划上、酝酿起来。</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不禁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指,我很激动,作为安平人我骄傲。因为,这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我们的安平老乡---王湘浩先生的高瞻远瞩。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先生就以一个科学家的直觉敏锐地觉察到人工智能对于科技强国的重要作用。他最先倡导对人工智能要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力主将人工智能的研究写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率先扛起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大旗,他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全力开拓起了中国的人工智能事业。</p><p class="ql-block"> 王湘浩先生,虽然您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您的精神永在。今天,您最先倡导的人工智能正如您所愿,得以飞速发展和应用,正向着当今的我们走来,向着您的家乡丝网之乡人杰地灵的安平和一直爱戴敬仰着您的安平人民走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马向男,笔名重阳,河北省衡水市作协会员,安平县作协会员。</p><p class="ql-block"> 有文章发表在《安平文学》《衡水文学》《衡水晚报》等刊物和《西散原创》文刊《二月兰》媒体平台、银河悦读中文网和中国诗歌网等媒体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