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妈妈,为什么水能灭火?” </p><p class="ql-block"> “爸爸,为什么面包里有小孔?” </p><p class="ql-block"> 这些问题,你家孩子问过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秘密?四年级的学生在共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不仅找到了答案,还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趣味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活中科学世界的大门。当我们翻开这本书,就仿佛踏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之旅。</p> 认识作者 <p class="ql-block"> 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以诗一般的意境、用文艺的手法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p> 班级共读剪影 <p class="ql-block"> ▶ 从厨房到宇宙,提问方式充满童趣。</p><p class="ql-block"> ▶ 用故事讲科学,知识像童话一样生动。 </p> <p class="ql-block">阅读分享</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享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享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享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p> 实验工坊 <p class="ql-block">根据书中的原理设计小实验</p> 手抄报展示 教师寄语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不是终点,而是孩子们科学思维的起点。愿他们永远保持‘为什么’的勇气,像米·伊林一样,用问题敲开世界的大门。</p> 结尾 <p class="ql-block">世界的答案,藏在每一个“为什么”里。望同学们带着一连串的为什么投入到阅读当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