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阳明(三)

模特台上彩云间

<p class="ql-block"><b>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b></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王阳明研究分会场</p><p class="ql-block">参学者一色</p> <p class="ql-block">中国思想史系列<b>《万化根源总在心》</b></p><p class="ql-block">熊逸作品</p><p class="ql-block"><b>熊逸:中国当代一位重要的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b></p> <p class="ql-block">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p><p class="ql-block">——王阳明<b>一切心法</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p><p class="ql-block"><b>一、为什么读王阳明?</b></p><p class="ql-block">“我一直以为,<b>今人对王阳明的热衷颇有几分荒诞,</b>倘若他们当真了解王阳明的一生成败以及阳明心学的真实含义,当初的热情</p><p class="ql-block">会不会在转眼之间烟消云散呢?”</p> <p class="ql-block"><b>子产知识“经过实践检验的未必就是真理”</b></p><p class="ql-block">《左传.昭公七年》郑国执政官子产与晋国执政官韩宣子宾客相见故事开示。</p> <p class="ql-block">四、信心是重要的,信什么反而无关紧要</p> <p class="ql-block"><b>五、从人生福祉的意义上讲,的确可以说“心即一切,一切即心”</b></p><p class="ql-block">“心即一切,一切即心”这一序章五标题句词使我想起了毛主席《心之力》开篇“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圣言。</p> <p class="ql-block">《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人类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儒法之争绵延两千余年,其实质无非是义利之争。儒家是原则导向型,以仁义为第一原则,只讲仁义而不计成败,如果真的取得了成功,那也只被看作一种良性的副产品,倘若不幸失败,也无非是求仁得仁,舍生取义。法家则是目标导向型,实现目标是最重要的,没人在意你通过怎样的手段。</p> <p class="ql-block">八、“平常心”的悖论</p><p class="ql-block">阳明心学最重要的理论渊薮,《孟子》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发现: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p><p class="ql-block">世人中多缘木求鱼,四大皆空,劫明修佛心,夜梦升官发财。</p><p class="ql-block">买椟还珠,去其灵取其形骸,培良心态,少瞻贞视悔、患得患失,常心发挥实力,成功概率自比患得患失者高。可当刻意求胜,太在乎胜果而养常心以增胜算时,实南辕北辙荒唐事,刻意养心非常心,起心动念非异常,此时成成败之心。</p><p class="ql-block">成败之心,王阳明称之为“将迎”。见《传习录.下》。</p><p class="ql-block">概率思维,胜算在握,乃重复博弈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心态。</p><p class="ql-block">在那些既属于一锤子买卖又对我们至关紧要的事情面前,平常心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具有天生杀人狂的禀赋,或者真正认同了道义优先原则,使该原则成为我们心里唯一至关紧要的事情,后者正是阳明心学最重要的<b>实际功效之一。</b></p> <p class="ql-block">十、为什么我们不但喜欢攀比,还喜欢幸灾乐祸?</p><p class="ql-block">在台湾作者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就有此类式的说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