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朴吉松(1917—1943),朝鲜族,1917年8月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1927年迁居中国吉林省汪清县大甸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加入儿童团。1932年参加了反帝同盟,后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联第三军第一师少年排排长、第三师政治部组织科长、警卫团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支队长。</p><p class="ql-block">1935年冬天,朴吉松带领19名同志冲出日军“讨伐”的屯子,进入山区,他们在山林里转了20多天也没找到游击队。粮食用尽了,只好靠野果、树皮、草根充饥。一个多月后,19个人中只有朴吉松一人活下来。这时的朴吉松已骨瘦如柴,终因精疲力竭而被捕。在狱中,日伪军警对朴吉松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怒斥敌人。后来,诡诈的敌人将朴吉松“假释”,想放长线钓大鱼。朴吉松利用这种“自由”的机会,秘密联系了罗子沟反日会会长金京录等一起去找抗日游击队。不料,由于叛徒向宪兵队告密,朴吉松等人的行动计划暴露了,不得不在朴吉松父亲的支持和援助下,把家里仅有的一些粮食带上,向山里奔去。当走到半山腰时,宪兵队闯进了朴吉松的家,父母被绑走,房子也被放火烧了。看到这悲惨的情景,朴吉松不由得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为了深入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朴吉松随抗联第三路军第六支队53名战士,在支队政委于天放的率领下,以青纱帐为掩护,深入到兰西县三合城进行抗日活动。中午,抗联部队正准备吃饭,日伪“讨伐”队400多人逼近了三合城。由于敌众我寡,朴吉松让于天放带领部队撤退,自己带一个班阻击敌人。他手提20响匣枪,指挥战士依靠墙垛向敌人射击。当部队走远时,朴吉松才带领几名战士撤出战斗,返回后方基地。</p><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朴吉松任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支队长。这年11月,按照抗联与苏联达成的协议,为了保存实力,政委于天放带领100多人入苏联学习、整训。以朴吉松为首的10多人小分队仍然留在庆城、铁力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为了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敌人,筹集给养,朴吉松和张瑞麟研究后决定,将两支小分队集中起来,他们统一行动,共同作战,取得了袭击木兰县大贵镇和石河镇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2日,朴吉松与警卫员唐春生为避开敌人的追捕,向庆城县福合隆屯转移,住在抗日群众褚侯氏家外屋的萝卜窖里。1月4日上午,朴吉松派唐春生、张延祯去庆城街侦察敌人活动情况。唐、张进城后,被日伪警察逮捕。当日下午,伪庆城警务科副科长小松贵三和特务队长曹荣带领20多名伪警察、特务乘汽车直奔福合隆屯。敌人的行动被褚侯氏的女儿褚桂芬发现,急忙告诉朴吉松。朴吉松镇定地说:“他们是冲我来的,你们快领孩子们出去,不用管我。”说着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小本子扔进灶膛,然后迅速将两支手枪压满子弹。朴吉松见冲出去已不可能,只好跨入水缸后面的萝卜窖里,褚侯氏用大笸箩遮挡在萝卜窖前。日伪警察和特务冲进屋内,问褚侯氏:“老朴在你们家呀?”“没有,他怎么能上我家,我也不认得他。”朴吉松一听问话者是知情而来,感到事情不妙,立即从萝卜窖冲了出来,向特务射击,当场击中了两个特务。其他伪警察、特务边退边还击,子弹击中褚侯氏左肋,她倒在血泊中。朴吉松冲出屋门,边打边向屯西撤去,撤退中又击中两人。当朴吉松跑进一个碾坊时,被埋伏在碾盘后面的特务击中腿部,朴吉松忍着剧痛跑出院外,被趴在大门外粪堆边的敌人逮捕。</p><p class="ql-block">朴吉松被捕后,敌人如获至宝,大肆宣扬其“战绩”,并将朴吉松押解到北安特务分室监狱。日寇百般诱惑欲使其降服,但朴吉松态度强硬,宁死不屈。1943年8月12日,哈尔滨高等检察厅、高等法院在北安组成临时法庭,宣判朴吉松死刑。8月24日,朴吉松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兑现了他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诺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