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业教授读书节前谈父亲

漫步西江

<p class="ql-block">右一为何敬业教授</p> <p class="ql-block">何教授明天就要回上海去了,今天晚上,叶廷璧先生在黄岩青悦酒店设宴,主宾自然是何敬业教授,台州三个城区的文友,钱国丹老师从椒江来,管彦达先生从路桥来,黄岩当地的文朋诗友更多,一桌二十多人,显得很拥挤,但大家都说,挤挤更热闹。</p><p class="ql-block">何教授这次回家乡虽然日子多一些,但他每天的日程还是安排得很满,他应邀去一所中学讲座,他与最新出版的《大宋台州城》的作者吴世渊见面,又跟黄岩许多文友们聚谈,参访母校黄岩中学…忙得不亦乐乎。他对九龙文学院老朋友们更是惦念,我们终于一起聚过了两次。</p><p class="ql-block">他急着回上海是为了参加上海市一些预订的文化学术活动。何教授虽然已经八十三岁,算是耄耋老人了,但从他身上一点都看不出一丝老相。不但他脸色红润,脸部肌肉饱满,连皱纹都看不出来,按照《台州晚报》副刊原责编、文友陈剑的话来说:当年我们读小学时,学过的形容伟人的词汇“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就可以用在何教授身上。何教授的嗓音洪亮,显见中气十足,甚至一口气说上几个小时都没有问题,这固然是他长期在大学讲堂上讲课炼成的功夫,也是他退而不休二十多年来,坚持活跃在上海和家乡台州各地讲坛上修炼而成的功底。从他的微信我们知道,他在上海也经常参加社区市民、图书馆和学校的文化推广活动。作为国家认定的“资深翻译家”和华东师大法语和法国文化教授,他的讲座主题大多是关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互鉴。而作为黄岩中学上海校友联谊会的创会名誉会长,他特别用心在上海(华师大)和老家黄岩(台州)之间牵线搭桥,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前年,在他的引荐下,黄岩区无私捐赠华东师大一座永宁桔园引种了七十多株黄岩蜜橘,当年就结果,现在已经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新的地标,接待过许多国际友人了。现在正值橘花的盛花期,正如屈原的《橘颂》里所赋的“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p> <p class="ql-block">何教授翻译的部分世界名著</p> <p class="ql-block">今天聚会他特别兴奋,他本来就爱说话,晚上他说得更多。因为马上就是读书节了,大家聊起了读书的话题,谈到了读书改变命运,这不是一句励志口号,而是很多活生生的事实。或许这个话题触发了何教授内心深处的感动,他忽然在一片喧闹的甚至有些混乱的聊天中提高声音,说起了他的父亲。他说,他一辈子感恩父亲,正是父亲在他(何教授)人生的三个关键时期的信任,让他成就现在能为社会略尽绵薄之力的人生。</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幼儿时期。父亲从小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当时(解放前后)他父亲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从事黄岩蜜橘的销售。每次回黄岩时,他已给尚是幼儿的儿子买书了,那些适合低龄儿阅读的图文书,一买就是五十本,一百本。所以小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坐在家里翻书看。他虽然还只有五岁,但他已经识字两千多了,所以就进了海门中心小学读书,一般通俗一点的图文书,他都能读得下去了。</p><p class="ql-block">二是在他十岁时,父亲决定全家迁居上海。先经过杭州时他考上了私立安定中学。后随家去了上海,又考上另一所中学。但父亲由他自己决去哪里就学。由于他对杭州名校安定中学很向往,因为它是名人茅盾先生、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和北大著名教授、黄岩人张友仁先生等人的母校。但去杭州读书,就意味着何敬业先生十岁就孤身一人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儿子还这么小,做母亲的自然舍不得,但做父亲的却很支持。何老师说,他在安定中学这三年,正是后来他能取得一些成就的打基础的时期。他有机会博览群书。每逢周末,家在杭州的同学就回家了,他就一个人在学校和书店读书。他对杭州中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门市部记忆最为深刻,他说,常常周日的早上,书店还没开门他就去了,读到中午,饥肠辘辘了,买一碗杭州人最爱吃也最便宜的、八分钱就可以饱餐一顿的阳春面,然后回到书店继续阅读。他读的书五花八门,现在他给别人印象“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就是在安定中学时的阅读成果。</p> <p class="ql-block">听到这里我就举手提问:怎么读高中您又回到了老家黄岩中学?</p><p class="ql-block">何教授说,你的提问很好,这就是我接下来刚要说的第三点。初中毕业,已经到了1955年,国家鼓励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开始了。因母亲不适应上海的城市生活,全家已迁回黄岩。何教授的父亲此时已经在海门水产公司当职工。回到了黄岩公司里上班,靠父亲的微薄薪水再也无法支撑私立学校的费用,他这才有了回黄岩上高中的历史。他入的是黄岩中学,黄岩中学的前身是晚清的清献书院,是黄岩教育、学术和文化的中心。改成现代中学堂之后,这里走出了好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以及拥有阵容强大的各科名师队伍,是黄岩中学的卓越优势。</p> <p class="ql-block">刚写到这里,手机屏幕上弹出一篇文章《名家名言|何敬业: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打开一看,是黄岩东浦中学公众号发出来的,写的正是前些天何教授给他们学生谈读书的那些事儿,作为网文来说不算短,我引其中一段,作为本文的结尾:</p> <p class="ql-block">何教授从自身近八十年的读书经历出发,与孩子们沟通对话,言辞恳切谦逊,和蔼可亲。五岁开启求知大门,十岁踏入初中校园的何教授,毕业于黄中,学术成果丰硕。他笑意盈盈,充满热情地把自己逐字逐句用心雕琢翻译而成的都德的《磨坊信札》,真诚地赠送给校图书馆,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阅读的快乐与治愈。何教授用自身的专业学习之路,鼓励孩子们:只要“勤”字当头,有韧劲,会思考,就都能读好书。当谈及学习的关键,何教授给出“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些朴实却深刻的答案。他强调,孩子们学习任何一门功课,下苦功夫、笨功夫往往才是最佳途径。</p><p class="ql-block">2025.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