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江南游记( 七 )苏州游记(二)

七彩虹

<p class="ql-block">( 改编自本人原QQ日志文章 )</p> <p class="ql-block">4月17日</p><p class="ql-block">早上又下着小雨,第一个目标是留园,由于没搞清楚方向,地图查的也不够细致,(对了,江南很多地方道路都不标明方向的,很郁闷)下车后想当然的向前走了一段路后才感觉不对,看见对面有个漂亮的街心公园,就过去问人,虽然沟通有问题,但知道了方向是错误的,于是又问到了一个语言沟通顺畅的人,不仅热心告知方向,还一直指引了几次,热心人真的处处有啊!</p> <p class="ql-block">找对方向时,天也开始晴朗了,真是天遂人愿啊!</p><p class="ql-block">按苏州的说法,留园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明代原称东园,清代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p> <p class="ql-block">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 、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由此也可以想见其美和其密集程度了,留园因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垃圾桶都如此有江南特色啊👍</p> <p class="ql-block">第二目标本来预备去寒山寺的,结果发现去虎丘的车先到了,就很随机的先去虎丘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虎丘位于苏州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海拔仅有34米,但是看着显得更高一些,“虎丘”的来历已近2500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而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其中巍巍耸立天际的虎丘塔更有中国“比萨斜塔”的盛名。</p> <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浑厚遒劲,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p><p class="ql-block">据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虎丘”二字逐渐剥落,后来苏州名家进行了临摹补刻,虽与原字形神不差,不过还是留下了“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崖左壁的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风壑云泉”是剑池东侧峭壁上的摩崖石刻,由四个结体宽博、笔致潇洒的大字组成,相传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现为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风是清风,壑是山谷,云是白云,泉是泉水——清风、山谷、白云、泉水组成了一番美景。</p> <p class="ql-block">千人坐(传说中的“坐月子😄)</p><p class="ql-block">相传2000多年前,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此讲经说法,其下有千人列坐听讲,为了纪念这一盛况,遂取名“千人坐”。</p> <p class="ql-block">虎丘是苏州最古老的名胜之一,它岩秀壑幽、曲涧潺援,池泉清冷,修篁掩映,路若绝而复通,石将颓而又缀,景色十分秀丽,名泉就处在这一静幽秀美的环境里,唐代贞元年间,陆羽曾住虎丘,亲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专门研究泉水水质对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第三目的地自然又回归寒山寺,坐车时通过问路很顺利就到达了目的地,再次证明问人比查网络靠谱啊。</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在苏州城西的枫桥镇,距今已有1400多年,多年内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光绪年间,它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载流传,寒山古刹也因此名扬天下,至今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p> <p class="ql-block">看网图比我的好多了,再共享几张吧</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后,我们的目标就基本算完成了,于是坐车先去这里的步行街吃午饭,被指引在人民路下车后,往前走了不久,就见到马路对面有个城隍庙,而这边正好有一家人多些的小店,看着很干净的样子,名字叫“木子香美食”,也很吸引人,似乎是连锁店?就进去吃了些馄饨、肉夹馍之类,肉夹馍和北京的不一样,感觉不是太好吃,其他的味道还不错,反正也吃的肚圆肚歪的了......</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的名字叫观前街,是成街于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早在1982年就设置为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了,到这里才发现路边有很多美食呀,看来我们吃早了,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休息够了,晚上的目标是这里的另外一条名街:山塘街,路边居然看见有卖长发肉月饼的,那可是舌尖上介绍过的美食呀,忍不住进去想买些带回家,可惜它这家店没有真空包装的,就买了两个来尝尝,一尝又欲罢不能了,后来又买了几个,准备早上热来当早点,实在太好吃了:那么薄薄的酥皮裹了满满的肉馅,味道正是江南的甜咸口,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喜欢江南这种口味呢,来后才觉得真的不错,不是那种很腻的甜,也不会很咸,所以味道搭配的真的很合口!!!</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为它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p><p class="ql-block">据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不久,他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p><p class="ql-block">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一直是商品的集散地,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街里的五芳斋吃的晚餐,当然也是各色小点心类,比如:肉粽子、酒酿圆子、桂花赤豆粥(糖粥应该也算苏州特色小吃)......糖粥甚至又加了一份,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游下来的总体感觉是:街道很短,远不如平江路长;基本没有小吃,都是大的餐馆;商业气息太浓;游人还居然比平江路多,甚至夜景也很一般,所以实话说是有些失望的! 也许之前不去平江路会感觉好些?</p><p class="ql-block">感觉平江路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人,而山塘街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敬请期待……</p>